等待处理…

谁会想到,靠毒蜘蛛也能发家创业!一位下岗女工,“做人之不曾想”,到野外捉来能“咬死牛”的毒蜘蛛,办起了中国第一家毒蜘蛛养殖场……

中国第一“蜘蛛女”

2023年10月16日

□文图/无尘

她是第一个把毒蜘蛛捉来卖钱的人

黄惠琼于1959年出生在广西容县容厢乡,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1980年,高中毕业后,一心要跳出农门的黄惠琼只身来到了海南,一面暂时投靠在那里的亲戚家住下,一面四处找工作。

不久,海南东风农场招工,黄惠琼报名应试,被招收了。从此,她成了一位吃“国家粮”的正式工。

这个农场的主要工作是种植橡胶树及收割橡胶。黄惠琼很快熟悉并融入了农场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大概是进农场一星期后的一天,黄惠琼和工友们被派去开垦一座荒山,然后在山上种植橡胶树。那天下午,黄惠琼正在挖一个树坑,突然挖出了一只身体有两拇指大小、几只脚展开足有10厘米宽、呈棕黑色、十分丑陋可怕的大蜘蛛。黄惠琼从未见过如此巨大吓人的蜘蛛,当即头皮都发麻了,心几乎都要蹦跳出来。她尖叫一声,把锄头扔到了一边,远远地逃开了。

这时,一位从旁边走过的年轻男工跑过来,问明她是怎么回事后,便来到那个树坑前,找了一块大石头,把那大蜘蛛砸死了。这位男工名叫钟兆洪,也是容厢乡人。此后,二人在劳作、生活中互相关心、照顾,慢慢地生产了感情。1982年底,他们结成了夫妻。

1995年底,由于农场经济不景气,黄惠琼和她的丈夫双双下岗了。无奈之下,他们回到了广西老家容县五一村。

可是,五一村却没有田地分给他们了。为了生存,黄惠琼便只身前往广东打工。因为她年纪过大,没有一个地方愿意收她。在撞得“鼻青脸肿”又回到容县五一村后,黄惠琼跟丈夫一合计,决定一同上县城摆水果摊去。于是,他们以每月40元的价钱租了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旧平房住下来后,在县城菜市口摆起了一个水果摊,做起小本生意。此后,黄惠琼还曾帮私人饮食业主做过工、曾在城郊租房养过几头母猪(专养所产猪仔,养成七、八十斤后卖)。但在经济上都没有什么收益。他们的生活依旧过很十分艰难、紧张。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得找准一条路子发展,过上好一些、安稳一些的生活才是!”黄惠琼总是这样对丈夫说。

1996年底的一天,黄惠琼无意间看到了一篇关于蜘蛛的文章,随文还配了几幅蜘蛛的图片。黄惠琼一看,惊奇地发现:那图中的蜘蛛正是她在海南东风农场曾无数次挖出并打死过的大蜘蛛。读了那篇文章后,黄惠琼方才清楚,这种大蜘蛛叫捕鸟蜘蛛,俗名又叫“地老虎”,是一种剧毒蜘蛛,号称“世界毒蛛之王”。这种毒蜘蛛能捕获树上的栖鸟,鸟被它咬住后就会死亡。就算是一头牛,吃草时若被它咬住了鼻嘴,也会死去。这种毒蜘蛛特别是它的毒液,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天晚上,黄惠琼忽然对丈夫说:“我想去海南抓毒蜘蛛。既然它有那么高的药用价值,肯定可以卖钱。说不定这是一条新的生财之道呢。”

丈夫极力反对:“什么?大老远跑海南去抓些毒蜘蛛?全中国你见过听过有人卖过这毒蜘蛛、靠这毒蜘蛛得过钱吗?哪东西又不能吃,抓回来卖不掉怎么办?万一你被咬了怎么办?还是去养猪吧,养得好的话,一年产五、六十头猪苗,去掉成本、可赚五、六千元。这多好哇!”

黄惠琼最终说服了丈夫让她去试试。1997年元旦前两天,黄惠琼怀揣200多元钱,来到了她以前工作过的农场,这次去海南,在前后半个月里,她总共抓了60多只毒蜘蛛。然而不久,这批毒蜘蛛就死的剩下10多只。黄惠琼赶紧带着这10多只毒蜘蛛去“试试”市场。可惜,在路上折腾一顿后,毒蜘蛛只活下来8只。湖南一家事先已联系过的科研单位以每只20元的价钱买下了她的毒蜘蛛。拿着那160元钱,黄惠琼激动万分——虽然她所付出的车费钱都不止这些。那科研单位的负责人告诉她,她是全中国第一个捉了毒蜘蛛拿来卖钱的人。

她成了中国第一个以养毒蜘蛛为业的人

从湖南回来后呆了没几天,黄惠琼又动身去海南了。这次,她捉回了100多只毒蜘蛛。她把毒蜘蛛分放在几个大缸里,上面用木盖盖住,以防毒蜘蛛逃走。然而,第二天早上她打开几个大缸的木盖一看,又死掉了几只毒蜘蛛。第三天,死掉了十多只。

黄惠琼心痛得要命。她觉得十分奇怪,这些毒蜘蛛怎么会无缘无故地死去了呢!第三天那个晚上,她搬张小凳,一整夜都坐在大缸边,观察那些毒蜘蛛的动静。她终于看到了她想像不到的一幕:夜深以后,那些毒蜘蛛都活跃起来,每只毒蜘蛛碰上别的毒蜘蛛,便会向对方发动攻击,相互间拼命打斗,直到一方死掉为止。黄惠琼惊出了一身冷汗:原来毒蜘蛛是十分“排外”的!她忙不迭地用小棍把它们分开。

次日一大早,黄惠琼赶紧买回了100多个罐头瓶和小塑料桶,把那些毒蜘蛛一只一只单独放进了罐头瓶和小塑料桶中。从此后,这些好斗的毒蜘蛛果然“老实”多了,也极少“莫名其妙”死去了。

毒蜘蛛捉回来后,得让它们吃东西。在让它们“吃”这个问题上,黄惠琼也是通过无数次的试验,弄清了毒蜘蛛的喜好。毒蜘蛛最爱吃的是蝗虫、蟑螂、黄粉虫、苍蝇等,对鱼粉鱼肠、酒糟等也比较偏爱。待这些让毒蜘蛛生存下去的最基本问题解决之后,黄惠琼又开始往全国各地跑,湖南、北京、黑龙江、上海等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她终于了解到了国内已有一些部门和单位新兴起了对毒蜘蛛进行医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她对走这条道路更有信心了。

1998年初,黄惠琼无意中从一名老中医口中听到,容县附近的大容山、六万大山及其他的山上,曾见过这种“大蜘蛛”。黄惠琼顿时热血沸滕起来,回家后赶忙跟丈夫骑了摩托车去探个究竟。老中医的话得到了证实:容县附近的山上果然有捕鸟蜘蛛。此后,黄惠琼就在容县附近的山上抓开了。

然而,时日一久,黄惠琼不由担心起来:这样抓下去,毒蜘蛛会越抓越少的,在黄惠琼的脑海里,一个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何不大批量人工繁殖、饲养毒蜘蛛呢!

然而,这件事情,在当时整个中国,同样是无人尝试过。黄惠琼又拿出了她那股不服输劲,开始研究起公母毒蜘蛛的交配、蛛卵的孵化来。

黄惠琼虽说已抓过无数的毒蜘蛛,但一直却连公母分不出。经过向科研单位的人士请教,她才渐渐知道:个小的,前腿方有红点的是公蜘蛛;个大的则是母蜘蛛。

四、五月份是毒蜘蛛的交配期。让黄惠琼大吃一惊的是,个大的母蜘蛛在跟个小的公蜘蛛完成交配后,都会残忍地将公蜘蛛吃掉。为此,每次黄惠琼让一对毒蜘蛛交配完毕后,都要赶紧将公蜘蛛“救”出,然后“安排”下一对进行交配。很快,那些母蜘蛛陆续产下了卵。黄惠琼按照她所看到的一些资料的介绍,让那些卵自然孵化。时日一天天过去,终于,数万只小蜘蛛先后破卵而出了。黄惠琼和丈夫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她是中国第一个靠毒蜘蛛发家致富的人

用卖毒蜘蛛赚来的钱,黄惠琼夫妇建起了一座占地一百多平方米的四层洋房,注册成立了“南国动植物养殖场”。

她想:既然这毒蜘蛛的毒液具有极高的医学价值,为什么不想办法把它们的毒液提取出来呢?如此既可为自己开辟新的、更好的收入渠道,又可为人类医学事业作出贡献。她通过有关部门了解到,在国外,每克毒蜘蛛的毒液至少可卖2000多元人民币。以身体直径在5厘米以上的毒蜘蛛提取毒液计,每200只毒蜘蛛可提毒1克,1万只就可提毒50克,至少价值1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而经提毒后的这些毒蜘蛛,隔一段日子之后又可再次提毒。

于是,她千方百计找到了一个曾经养过蛇的人,向他讨教将蛇毒“弄”出来的方法。回来后,她准备好一个玻璃容器,用右手抓起一个身体直径约有五厘米的毒蜘蛛,让它的嘴挨着容器口;左手则持一根小玻璃棒,用玻璃棒逗引着毒蜘蛛,以期激怒它,让它开口咬住容器口,把毒液吐出来。万万没料到的是,那毒蜘蛛猛地一使劲,把头扭向了黄惠琼的右手食指,咬了她一口。

她的丈夫见状大惊,连忙把她拖到水龙头边,用自来水冲她的伤口,一直冲了十几分钟。即后,钟兆洪为她敷上了药,嘴里不往地责怪她太不小心。黄惠琼的脸上也滚落下了冷汗。没多久,黄惠琼的全身就麻木起来,继而手、脚、全身不住地抽筋。当晚睡觉躺在床上,还是不停地抽筋,整个右手肿的老大,并且痛了起来。黄惠琼甚至担心自己会不会因此而送命了。一直过了一个星期,肿痛抽筋等症状才慢慢消失。

往后,黄惠琼经过不断地尝试,终于可以让毒蜘蛛把毒液吐进玻璃容器里了。到后来,她可以让每只毒蜘蛛在两分钟内基本把毒液都吐出来,每天可让二、三百只毒蜘蛛吐毒。当然,此间她也曾无数次地被毒蜘蛛咬过,而每次竟都能够奇迹般地“大难不死”。她说,她的事业是冒着生命危险打拼下来的。

黄惠琼的蛛毒卖到了国外,惊动了美国等国的专家和同行们。2000年12年12日,美国蜘蛛专家理查斯和哈萨克斯坦动物专家安特利专程来到容县,拜会了黄惠琼。对于黄惠琼能通过“土办法”提取蛛毒的事实,二位外国专家大感惊异。在美国,仅提取蛛毒的设备,就需要花费折合人民币好几十万元。而且,黄惠琼提取的蛛毒的毒性比美国的高。专家们认为跟喂养毒蜘蛛的饲料有关,因黄惠琼喂的主要是昆虫,而美国等地喂的是人工饲料。查理斯决定跟黄惠琼共同进行毒蜘蛛领域的研究、开发、合作,在国际蜘蛛市场一展身手。

就在黄惠琼在蛛毒的提取上走上正轨不久,她又获知捕鸟蜘蛛,外观虽说在中国人看来是丑陋的,但在美国人的眼里,却外型中看、观赏性极强,已成了用以观赏的宠物。于是,她便组织货源,作为“宠物蜘蛛”供应美国。在2001年9月至12月间,黄惠琼通过广西外贸公司已出口了这样的“宠物蜘蛛”共三批计710只。

除此之外,黄惠琼还想用毒蜘蛛来泡药酒。她已试验过,用毒蜘蛛泡的酒,在治风湿病、关节炎、疮瘰等,效果不错。她打算将来再建一家药酒厂。

黄惠琼成了中国第一“蜘蛛女”。对于自己在毒蜘蛛事业上取得的初步成功,黄惠琼不以为然。她淡淡地告诉笔者,她不过是做了别人不曾想过的事。

2002年9月24日,广西电视台“纪录人生”栏目播出了她养毒蜘蛛的故事。知道她的人更多了。不过,她特别说明一点:在养毒蜘蛛方面,她也只是在探索,而且这一市场在国内还没形成,别人不宜盲目去养。然而就她本人而言,却实实在在地打造出了一个人生传奇!

(“本文谢绝转载、摘编、上网、上电子版”。)

上篇:没有了
下篇:百姓生活十大变迁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10/20021018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10/18/31461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