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胜诉在西译

——“西译大三女生年薪40万”名誉侵权案侧记

2023年10月16日

编者按:“大三女生40万元年薪”风波突出地表明,一些人对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高校存在很强的偏见。其实,西安翻译学院这样优秀的民办高校早已用大量成绩和事实证明了民办高校的质量和实力,也早就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可。民办高等教育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长期生长、壮大、繁荣下去,只有本着积极负责的态度,对民办高校给予悉心的呵护、支持,才能有力推动民办高校健康发展。如果总是先入为主的认定民办高校及其学生低人一等,不可能有什么出息,这对广大民办高校及其学生是极不公平的,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会贻害无穷。

不容置疑的招聘事实

民办西安翻译学院状告《北京青年报》和《人民政协报》记者熊树民恶意炒作,无端编造西译大三女生年薪40万“有误”的名誉侵权案,历经百天,终于在古城西安落下了帷幕。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被告已构成对原告西安翻译学院的名誉侵权,除公开赔礼道歉外,给予原告8.4万元经济赔偿……”的终审判决。

2002年6月10日,由中国贸促会组织的、以世界500强为主体的西部大开发人力资源考察团来到西安翻译学院进行了考察,并对该院大三在校生进行了现场招聘。招聘大厅排成长龙的41个摊位上,西译学子几乎全部用英语回答“考官”的提问,气氛十分热烈。西译1300名应聘的大三在校生在烈日下排队等候了三个多小时秩序井然。招聘活动结束时,中国贸促会代表在大会上公开宣布了41家外资企业近百名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对该院210名学生表达的预聘意向,中澳合资北京菲达乳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瑞光在与西译大三女生郝嫒作了长时间交谈和考评后,在大会上宣布以年40-50万元预聘郝媛作为公司亚太地区市场拓展部经理的意向时,全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郝媛在现场作了诚挚的答谢。

期间,该团在陕受到了陕西省贸促会、陕西省人事厅的对口接待,并开展了西部人力资源研讨与交流,陕西省人民政府设宴隆重招待。招聘现场云集了几十家新闻媒体的记者,次日陕西几乎所有的报纸、电视和广播皆争相报道了这一新闻。惟一的一家中央媒体《中国青年报》记者刘万永在现场专访了菲达公司总经理陈瑞光后,遂于6月12日以“民办高校育才有方,世界500强预订210名西译学生,一名大三女生年薪40万”为题在中青报头版头条发表了署名文章,对此作了热情洋溢的报道。

三大棍抡向西译

这一颇具新闻价值并在现场采访的报道却遭到远在千里之外根本未到过招聘现场的《北京青年报》记者邓兴军和《人民政协报》记者熊树民等人的连篇质疑甚至全盘否定。《北京青年报》先后刊登了“西译大三女生年薪40万质疑”、“西译大三女生年薪40万有误”及“人才价格乱乱乱”等三篇文章,无端挑起了丑化和诋毁西译的事端。

“质疑”一文居心叵测地将名牌公办大学在校生作为对照体系,对年薪40万在民办大学中的偶发机遇上纲为社会就业机制的倒置,蓄意挑逗和刺激公办大学个别学生,煽动并挑拨公办大学与民办大学这一共同发展主体间莫须有的矛盾;他们将招聘单位的求贤及善举打成“作秀”,将西安翻译学院企盼学子早日就业大力促成招聘的良好初衷诬为“有炒作之嫌”。在他们的挑唆下,一群本身就对社会不满的无赖甚至在各大网站对一所并未招惹谁的民办院校、对一个尚未踏人社会的女学生,竭尽贬低、丑化、破口大骂甚至人格侮辱之能事。

如果说“质疑”一文纯属作者本身对民办院校的歧视和浮躁,毕竟还肯定了中国贸促会组团并赴西译预聘的事实,毕竟还道出了招聘单位对西译学子外语水平和应变能力的由衷赞叹,毕竟还托出了采访陈瑞光总经理以年薪40万招聘西译学子矢志不渝的心声!

“质疑”一文尚余温未尽,邓熊二人又精心策划了蓄意编造的“有误”一文,以耸人听闻的“贸促会不承认组团”、“陈瑞光不承认招聘”、“中青报无可奉告”即“不能谈”三大棍,全盘否定了招聘事实。

邓熊二人不顾始作俑者“质疑”一文业已发生的对中澳合资北京菲达乳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瑞光真真切切的采访,卑鄙地冒充家长以电话采访到处散布菲达公司和陈总的“子虚乌有”、用电话偷录等低级手段骚扰贸促会、西译和多位考察团成员。

邓熊二人避开考察团真正的主办者——代表中国贸促会的宣传出版部,以“菲达公司和陈总根本不存在”为诱饵,去采访仅负责会务的承办单位,捏造出“贸促会从未组团、更未到过西安”的弥天大谎,继而他们再利用这一弥天大谎一天十多次冒充家长电话骚扰陈总,暗示陈总“上了‘野鸡团’的贼船”,直到陈总不厌其烦闭门谢客无可奉告,他们又恶毒地将陈总的“无可奉告”篡改成“没有招聘这回事”进行连环诈骗。他们又以电话咨询孩子上学为由,将中青报记者刘万永的“报考西译具体事宜问学院”篡改成“对招聘活动不能谈”,妄图给广大读者造成“连报道招聘盛况的中青报皆不敢承认招聘真实性”的误区。

我们不妨再拉出一幕《人民政协报》记者熊树民冒充学生家长给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的电话对话:“喂,丁院长吗?我的孩子想上你们翻译学院,我们十分关心年薪40万的事,我就是北京人,可我怎么都找不到菲达公司,连工商税务都查过了!莫非其中有假?丁院长坚定地说,不可能吧!年薪40万是陈总在会上亲口说的,北青报都已经采访到了菲达公司和陈总”,当熊仍喋喋不休地纠缠时,丁院长仍然礼貌并留有余地地说:“如果真像你讲的,岂不是天大的骗局,你如果再了解到什么请告诉我们。”这一段真真切切的对话到了报纸上竟被抹去了前因和背景,留给读者的仅仅是“丁院长都说这是天大的骗局”了。

假借读者来信的“人才价格乱乱乱”更是生拉硬扯地将博士群体价值与西译大三女生年薪的个案相提并论,像这样不登大雅之堂的文章居然得以在泱泱大报上现身,招来的只是北京诸多大牌记者的耻笑。

西译被迫维权

随着《北京青年报》三篇文章的出台,不仅将《中国青年报》头条打成“假新闻”,将企业不拘一格广纳复合实用型涉外人才丑化成“作秀”,更为严重地是贬低了一贯视诚信为生命的西译声誉,伤害了当时2.5万名西译学生(现已3万人)的感情,严重地干扰了世界500强西译大招聘的成果,年薪40万及210名有预聘意向的莘莘学子前途化为泡影!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对如此不白之冤,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毅然进京,向几乎所有在京的中央新闻媒体晓以大义、述以实情,并不惜斥资百万在诸多报刊发表律师声明并公诸事实,希望有关侵权媒体和个人停止侵权!

在京的中央级各大媒体,新华社《每日电讯》、《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了望》、《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工商时报》、《京华时报》、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千龙网、搜狐网等主流媒体的记者无不义愤填膺,或纷纷刊登“西译律师声明”出手相助,或署名撰文同声谴责,或发布内参和明传反映实情。这是正义的呼号,是正气的使然!

侵权媒体和个人自视不可一世,恣意践踏民办院校的尊严,在整个事件中,个别媒体和个别人竟以西译是否给其投以广告作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界定,更有甚者,个别民办院校竟趁火打劫,大肆在招生点散发《北京青年报》的侵权报页,在全国范围内破坏西译的招生。这一切均迫使西译走上诉诸法律的不归之路。2002年8月7日,西译终于将被告《北京青年报》和《人民政协报》记者熊树民代理人从北京拉至西安对簿公堂。

法庭论道

综观全局,邓熊二人虚张声势有方,真刀真枪乏术,在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一审和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法庭上,被告邓熊一方提交法庭的所谓证据几乎被全部驳回,原告西译提供的雄辩证据几乎被法庭全部采纳。

从幕后走向前台的邓熊一方做贼心虚,在法庭上一反在媒体上咄咄逼人的常态,不再振振有辞地论道“三没一不”的侵权实质(即没有菲达和陈总,贸促会没组团,陈总没招聘及中青报的“不能谈”),却将大量精力和时间纠缠于非本质的西译校名,西安翻译学院与西安翻译职业学院是否同一主体,院长是否同一人;他们闭口不提招聘活动“子虚乌有”,却玩弄起并无实际意义的“预订”、“意向”和“招聘合同”的文字游戏,似乎只要没签合同就是假新闻;他们悄悄地将菲达公司和陈总的“不存在”退守为菲达公司并无多大实力不可能出资40万的“推断”;他们将中青报文中的陈“瑞”光与陈“锐”光的小小笔误均如获至宝;他们甚至荒唐地对招聘现场录像进行质疑;他们再也不谈中国贸促会是否组团赴西译招聘,而是纠缠于加盖“中国贸促会宣传出版部”公章的中国贸促会红头文件能否代表贸促会;他们甚至玩世不恭地在法院上调侃“侵了中青报的权,却没侵翻译学院的权”。

邓熊二人的代理人自接到法院传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竟然向法院提供不出任何像样的证据,先后两庭带来的9份证据被法庭否定了7份。他们惟一的两份王牌证据——偷录的录音带及根据录音带所整理出的文字证词被当庭否定。原因十分简单;几乎所有的被偷录入物不是没有名字就是连名带姓都没有,更为离奇的是根据录音带整理出文字证据凡在关键部分几平都是邓熊的“自言自语”。更为离奇的是,爱立信公司张方明的录音部分听来明明是“我听见40万是陈总在会上自己说的,翻译学院的学生口语水平就是不错”,文字证词却篡改为“张小姐,陈瑞光自己都说没40万这回事,你是说你也没听到,是吧,谢谢!”

邓熊二人还给法庭提供了没有录音证据佐证的私人笔记,上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根据采访补记”。除此以外,法庭还拒绝了一份他们提供的拉大旗作虎皮的XX部报刊阅评内部文件,法庭同样拒绝了他们不辞辛劳从网上下载的网友谩骂之词!

庭外暗箭

邓熊一方在法庭上虽有气无力节节败退,在法庭外却阴险狠毒频使暗箭。

就在《北京青年报》邓兴军已偃旗息鼓,未再出笼新的侵权文章时,放弃二审申诉权的《人民政协报》记者熊树民竟在西译将其诉之法庭期间变本加厉、继续进行恶毒攻击。

一、继《北京青年报》抛出三篇侵权文章后,熊树民又相继在《人民政协报》抛出了另两篇更为恶毒的侵权文章(另案),除继续攻击西译大三女生年薪40万外,竟旁敲侧击地妄图否定西译连续十多年毕业生高达98%的就业率及历年毕业生被高薪聘用的事实。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偷偷从西安市人才市场复印了三份西译毕业生求职登记表作为证据,企图向法庭表明西译今年的4000名毕业生并非全部就业。遗憾的是,他们居然未看清这三份登记表上明明白白填写的“现有工作单位”及“希望二次就业”!他们千里迢迢跑到四川成都迈普有限公司,调查今年6月份是否以年薪5万元招聘了西译6名应届毕业生?他们不去调查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故伎重演地问了一个不知情的人,即将“查无此事”见诸报端,以此证明《中国青年报》另一篇报道失实,引起迈普公司的强烈义愤。类似此等事例枚不胜举。

二、《北京青年报》和《人民政协报》以“年薪40万”为题,相继抛出5篇侵权文章大肆恶意炒作后,进而施展了“扩大战果”的诡计,发动全国诸多地方小报转载其侵权文章。如《山东商报》、《吉林人才市场报》、《陕西当代女报》等(已另案起诉),一方面败坏西译声誉,一方面破坏西译在全国招生。西安XX学院招生人员竟在招生点大肆散发对西译的侵权文章复印件。

三、一审判决西译胜诉,判定《北京青年报》和《人民政协报》记者熊树民构成侵权并赔偿西译84000元后,北青报不服提起上诉,《人民政协报》记者熊树民表面上虽不得不放弃二审上诉权认输,背后却又策划了一起更为严重的政治陷害事件。2002年8月,加盖人民政协报社公章的一份内部红头文件就报端的西译大三女生年薪40万事件,发文陕西省政协,指名攻击陕西省政协常委、西译院院长丁祖诒,将媒体新闻之争阴险地引向对个人诬陷的不正常政治生活!

四、不仅如此,在二审行将开庭前夕,与邓熊如出一辙的另案被告储某和冯某(在《当代女报》发表署名侵权文章),;点名攻击“西译简介”中涉及的年薪40万,就业率98%及国务院领导视察西译后高度评价等内容。更为嚣张的是,储冯二人居然在文中添加了一句“一位报考西译的山东籍学生说,国务院领导都肯定了西译,报考准没错。”妄图影射国家领导人“误导”学生!与此同时,储冯二人在攻击西译的同时,还以莫须有的罪名丑化和歪曲陕西的民办院校招生秩序,为此,陕西省教育厅以红头文件行文教育部,驳斥了二人的不实之词,重申西译简介系经省教育厅审批,经审核其内容真实,无任何夸大和不实之内容,并高度评价西译2002年统招中的生源高质量。

储、冯二人署名文章攻击西译和陕西省招生秩序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实意图无疑是拉大旗作虎皮,给西安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施加压力,实现对司法的干预!

五、无独有偶,近期又出现了西安某民办院校董事长及行将朽木的章某在北京大学大肆活动,恶意中伤西译院院长应邀在北大的演讲,挑拨西译与北大的不解情谊,妄图给业已败诉的邓熊翻案。

结束语

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记庄严的法槌声,宣告了民办西安翻译学院不畏强势、坚决维权、来之不易的胜诉。

或凭借强势媒体呼风唤雨、或恶意编造谎言欺上瞒下、或玩弄政治权术暗箭伤人的《北京青年报》记者邓兴军和《人民政协报》记者熊树民之流在庄严的国徽下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无可奈何花落去!

是“新闻监督”,还是恶意侵权,昭然若揭!法大于权的人间公理自在人心!

然而,留给曾被预聘满怀期待的210名大三在校生、留给西译3万名莘莘学子乃至全国近200万名民学大军无端被歧视的心灵创伤,却久久无法慰平! (杨宏宇)

上篇:广告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10/20021021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10/21/31470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