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孔子首倡普通话

2023年10月16日

□文/朝济

如果有人说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带头推广过普通话,可能没有几个人相信,但那的确是事实。不过,那时不叫普通话,而叫做“雅言”。

据《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翻成现代话就是:“孔子的雅言,诵诗、读书、主持仪式,一律用雅言。”查《辞海》,“雅言,指‘共同语言’,与‘方言’对称。”这“雅言”因为是大家都懂能交际的“共同语言”,所以即是当时的“普通话”。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开张圣听,察纳雅言”,是一种引申用法。孔子推广雅言,首先还不是从一个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考虑出发,而是从政治家的角度去考虑。孔子所处的时代,“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孔子要靠自己和弟子三千去游说,实现其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规范学生们的语言,进而上升为一种官方语言。话又说回来,孔子所说的雅言是鲁国的普通话,是以当时鲁国的首都曲阜一带的语音语法词汇为标准,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的标准语”的普通话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与我们今天推广普通话的目的和方式完全相同,即以共语言”来方便交流。

在我国,以北京话作为“共同语言”尤其是官方语言从元代建都北京就开始了。下至明清以至民国时代,做官的人讲“京腔”,当时叫“官话”。与此相仿的是,各省的省会的话又称“小官话”,这个称法直到现在还有人在用。“官话”也好,“小官话”也好,目的都只是在利于交流,区别在交流的范围大小而已。

最近看报,各省都在加紧推广现代雅言即普通话,有的省政府及地方政府甚至将“从2002年起,一切公务活动一律使用普通话”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一个顺应历史发展的重要举措。因为随着现代化而推进的全国交流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而推进的国际交流,用一种“共同语言”来统一和方便我们的对内对外的交流实在势在必行。

上篇:三句赠言的警示
下篇:有感于《我是工人》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10/23/31478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