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给职工承诺三年还清集资款的乾县妇幼保健院,期限到了却仍是分文未付。在职工不断上访下,又提出给每人每年还1万元,分5年还清。结果又是3年过去了,在职工的四处上访下,才勉强向职工每人支付2000元。但此后又没了动静。这些职工不禁毛了:这是不是在糊弄人?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1996年,乾县妇幼保健院建门诊楼时,由于资金不足,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向社会公开招收17名大、中专自费毕业生,从事护理工作,每人交建院集资款5万元,从交款之日起3年返还,不付利息。
消息一传出,当地许多群众动了心。为了孩子有份工作,他们倾己所有,并东挪西借凑齐了对于他们来说是天文数字般的5万元。
3年时间一晃而过。这17名职工耐心等待着返还5万元的集资款,但一年时间过去了,院方没有任何动静。
集资者开始有点焦燥,集资款问题渐渐成了这17名职工家庭中带火药性问题,借来的5万元不赶紧还给人家,以后怎么抬得起头。但如果直接问院方要钱,他们又害怕院方对上班的子女进行报复。
怯于“债主”脸色难看的家长们,终于不能再坐着死等了。他们开始找妇幼保健院的领导,但得到的答复是无偿还能力。
卫生局——县政府办,县政府办——卫生局,家长们不下几十次的奔波,总算有了一点点好的结果。2000年8月,卫生局拿出了打给县政府的《关于县妇幼保健院17名人员集资归还问题的报告》的073号文件,建议县财政从明年开始,每年落实17万元的配套资金,给这17名人员每人每年归还1万元,分5年还清;若财政有困难,则由财政与医院平均分担,每年各出8.5万元,分5年还清。
时间在他们的期待和上访中又到了2001年初。然而此时,各级部门已是物是人非,妇幼院换了院长,主管县长换了,卫生局长换了。又是几十次的找,但仍然没有结果。
直到快要过2002年春节,集体上访才起到了作用,一位姓王的县长答应春节前给返还部分的款项。2002年2月8日,这些集资者每人才拿到了2000元,但此后再无下文。
记者在采访乾县卫生局有关人士时了解到,乾县妇幼保健院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该院100多万的巨额贷款,给医院经营带来了沉重的袍袱,新换的院长才上任1年多,要改善经济状况,还需要一个过程,至于返还集资款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
然而,集资户对这样的答复却不认同。他们说,我们这个问题已成为政府插手的一个社会问题,政府应该践诺,按计划和保健院一道还清我们的集资款,如果政府说话都不算话,那诚信到底是喊给谁听的?
■本报记者 邰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