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白
近两年,朋友们见了,往往问我:“你现在每天干什么?”我说:“读孙子。”有位朋友听了很惊异:“啊?你在研究‘孙子兵法’。莫非谁请你去当军事顾问?”我说:“此孙子,非彼‘孙子’也。”还有一位在外地的老朋友打电话说:“教授在家当保姆,这规格未免太高了呀!”
当然,这都是说笑话而已。我所谓读孙子,直白地说就是照看小孙子的生活起居,用很多时间陪他玩。雅点就叫享天伦之乐了。
四年前,当我的大孙子游游出生120天时,我写了一篇《游游小记》的短文,不料文章刊出,还惹了点小麻烦。那位自以为官做大了啥都懂的颇为不满,暗中对我进行了诬蔑性的指责。他大概以为这篇“小记”和为他写政绩新闻报道是一样性质的。奈何?只能笑而置之。另外,也有正当仕途“春风得意”者,视我的行为为“英雄末路”,失落的无奈。
其实,这些我并不以为怪,鲁迅先生不是曾因“爱怜幼子”被人讥讽过吗?记得先生曾写过一首《答客诮》的七绝:“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当然我绝不敢自是为豪杰。不过我倒以为,无论是英雄豪杰,还是皇帝显宦,只要他还是人,总会有些人伦情感,不管他在人前装得何等神圣凛然。
我的大孙子已经快要五岁了,上了幼儿园。他的父母在身边,用不着我操太多的心。小孙子现在只有两岁多,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无暇照顾,我的老伴身体又不太好,我也别无选择,成了全天候保姆,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不过,其中的乐趣也不少,读孙子是很有意思的。
在我56岁那年。虽然两个小孙儿还没诞生,我却觉得内外环境都不宜我继续在那个岗位干下去,就主动申请辞去领导职务,做一点业务研究工作。不知何故后来还是拖了两年,结果反而弄得不愉快。总算还好,不论别人出于何种动机,对我来说实在是好事,我不必再每日伏案读稿改稿,也不必再和人费口舌。正好小孙子诞生了,我就过起了读孙子的生活。这一读就是两年多,一个大专班就要毕业了。
有朋友问,“你读孙子有何心得?”我说收获实在多多,举其大要,至少也有三点:其一,纯真坦直,毫无虚饰才是人生的真谛。孙子拿着一个大苹果,我说:“给爷爷吃些吧?”他会说:“不!”或者说:“你咬一小口!”绝不会明明不想给,还要说:“研究研究。”或者向你表示“我对你很关心”,暗示你应该感激他。
其二,勇敢顽强,不畏困难才是成长前进的正道。从爬起来颤颤微微地学步,到自己到处奔跑,他总是跌倒了爬起来再走,跌倒了爬起来再跑。有时跌得重一点,或者碰疼了,擦伤了,也会哇哇地哭几声。可过不了几分钟,还是照样地走或跑,不会一蹶不振。更不会“怨天忧人”,诉说他如何辛苦,如何不被别人理解,向别人讨价还价。
其三,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才能不断使自己丰富和充实。小孙子每天总要向我提出许许多多问题,要我回答他。比如,他说树为什么长在地上,牛为啥长角,狗狗不长角?天上为啥有时下雨就打雷,有时下雨不打雷?等等,但他绝不会装腔作势,不懂装懂;也绝没有请教别人怕丢了面子,显出自己无能的念头。这不是很可贵的精神吗?
再过几个月,小孙子就要满3岁了,他爸爸妈妈说接他去上幼儿园,我的读孙子学业就可告一段落。上幼儿园以后更多的是接受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我给他取了一个学名:张一孚。孚者,诚信也,取于《诗经》“成王之孚,下土之式”。虽不想让他称王称霸,却希望他永远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