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经营肉制品的壮族农民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周日在南宁市中心的民族广场出尽了风头。他们在一场普通的街头三人篮球赛中,以对体育的执著和热情,赢得了数百名观众的掌声。
没有统一的服装、没有娴熟的配合,没有赏心悦目的进攻和防守;但这却是一场引人注目的比赛。参赛双方分别是两个壮族农民家庭,随着哨声和喝彩声越来越密,场边围坐的人也迅速多了几层。
这是2002年南宁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的三人篮球决赛,由武鸣县农民李泽林一家对邕宁县农民阳阳一家。他们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身体和略显土气的服装暴露了他们的身份,但这并不影响球迷观看比赛的热情。
篮球在丈夫、妻子和儿子之间传来传去。身强体壮的李泽林抢得篮板球,传给儿子,读初中的儿子不负众望,一个假动作就把对方的母亲甩到身后。他正要投篮,对方的父亲以身高优势拦截,他机智地把球传给自己的母亲,刚学会打篮球没几天的黄彩莲却把球投到了界外,哨声之后响起一片惋惜声。
没有教练,场外观众纷纷拉开嗓子,当起了场外“指导”。也许是第一次在大城市的中心广场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表演,几位农民开始都不太习惯,技术动作时而走样,刚刚入门的黄彩莲脸上更是露出了少许的羞怯。
但很快,她的羞怯就被激烈的逼抢和队友的鼓励冲淡了。一家人很快就把他们在村里篮球场上训练的套路拿了出来。父子俩在黄彩莲的配合下,上篮、远投,连连命中,比分领先。可对手也不甘示弱,他们利用李泽林一家的失误把比分追了上来。眼看比分越来越接近了,比赛已进入倒计时,黄彩莲这时又得到儿子的传球,但球速很快;球在她手里撞了一下,反弹落到地上。对方两名队员冲上来抢球,黄彩莲急忙倒地,把球传给丈夫;李泽林带球突破,一个完美的投篮之后,终场哨声响了。
“我40岁了,最近才学会打球,早些时候我连篮球规则都看不懂。我觉得打球可以健身,比赛不在输赢,而在参与。”比赛结束后,黄彩莲喘着气对记者说,“我们村里有篮球场,以前打篮球都是男人的事,现在生活好了,打球开始成为村里妇女的娱乐方式了。”
李泽林没有因为获胜而喜形于色,他说:“我从七十年代就开始打篮球了。在我们县,每逢过年过节,篮球比赛是最热闹的娱乐活动之一,每村都组队参加。这次我特意动员妻子、儿子一起参加家庭组的比赛,以后,村里的文体生活还要更丰富多彩哩。”
正说着,他们的手下“败将”阳阳接过话茬:“可不是嘛,我们县的篮球比赛现在也是一年比一年火。2008年北京要开奥运会,我们也要练好身体,外国人来了,让他们看看壮族儿女有多神气。” (黄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