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头楚尾,被誉为安康市东大门的白河县,有一处建筑群在花团锦簇、绿树掩映下显得格外亮丽,显示出它的主人有着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环保意识,它的主人便是享誉三秦的白河县机动车辆驾驶员培训中心。中心院落绿树成荫,教辅设施齐全,教室宿舍秩序井然,教职工队伍风清气正,受训学员精神饱满、求知若渴。
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北方汉子查文君,却拥有一颗不闯一番事业不罢休的雄心壮志。就是凭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1998年,怀着一腔热血的他,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他工作十几年的白河县运司,只身一人打天下。万事开头难,起步唯艰辛。创业之初,他几乎借完了所有能借的亲朋好友,并拿出了自己十几年的所有积蓄,才东拼西凑了10余万元原始资金,在邀请了7个志同道合的下岗同行,租了几间房屋,买了4台教练车之后,便开始了他漫漫地创业历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辛的磨砺和市场大潮的洗礼,白河县机动车辆驾驶员培训中心一天天成长壮大起来。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蜚声陕鄂的优秀驾驶员的摇篮。创业初见成效的白河县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中心,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从今年初又踏上了他们争创文明单位的征程。
坚实的起点
如果说他们创业之初一切还是百废待兴的话,那么经过顽强拼搏了三载之后的今天,他们已经具备了更加坚实的起点——企业固定资产由最初的不足15万元增加到200多万元,翻了十几番;有各类大小教练车16台,整整增长了3倍;宿办楼、停车场等也从当初的零指数分别猛增到现在的1700和5800多平方米;从业人员从7人增加到20人;培训合格率高达95%。3年来共为地方输送各类机动车辆合格驾驶员1000多名。
良好的服务
在社会各界对诚信服务呼声愈来愈高的今天,培训中心从上到下深谙诚信服务就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自1998年中心成立之日起,便将“诚实守信、为民办校”做为自己的办校准则,始终不渝地以诚信服务赢市场,以爱国、敬业、守法的方针,牢固树立服务学员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就是服务自己的发展的经营理念,大力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不折不扣做到明码标价,合理收费,亮牌上岗,并积极接受监督。同时不遗余力推行微笑服务、上门服务、留言服务、延时服务等措施。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走出了一条靠诚信服务发展壮大企业的康庄大道。他们正是由于“诚实守信”,积极为学员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信任。三年来,中心先后为社会解决了13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还为地方财政缴纳税费20多万元,不仅有力的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人文式的管理
在当今各国纷纷追求最高一层管理——人文管理的今天,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也敢于问鼎这一最先进的管理模式。该中心首先成立了以“培训中心”主任查文君为组长、以培训队长肖洪才、副主任查利为副组长、一个教练员为组员的文明单位创建领导小组。并建立健全了充满人文理念的创建机制。为加强管理,“培训中心”率先成立了全县第一个民营企业党支部,中心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并积极在非公有制人士中培养积极分子,发展中共党员,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员工努力工作。同时还注重强化班子建设,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懂技术、会管理、政治觉悟高、工作作风过硬、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企业领导班子。班子建好了,还必须有好的制度来支持,为此,中心及时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依程序作业。同时展开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工作人员和学员要遵守党纪国法,遵守职业道德,做一个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在搞好扎实基础的前提下,他们又开始迈出了实行人文管理的实质性步伐。他们及时出台了“文明单位”和“绿色企业”的创建规划,中心范围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创建活动。他们首先从抓好道德修养和全面素质入手,在培训中心全体学员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道德规范,教育广大教职员工树立起讲文明、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美化校容校貌,调整校办公楼、停车场、修理车间的布局,使其规范合理。要求人均种植花卉不少于两盆、绿化草坪两平方米以上。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划清环境卫生责任区,时刻做到校园卫生清洁,环境优美。
真诚的回报
执着的白河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中心,不等不靠,以顽强拼搏使其茎叶不断发展壮大,但他们没有忘本,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回报社会。几年来,他们先后出资15000余元扶持“光彩事业”、“千里精神文明建设长廊”,拿出数千元无偿帮助失学儿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艰苦创业换来企业的蓬勃发展,他们毫不满足,勤劳、智慧、善良的他们,继续书写着民营企业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本报安康记者站 文/陈安妮 图/张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