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警惕“娱儿”现象

2023年10月15日

□文/闻杰

中央视电台《大风车》节目给国内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一个“儿童节目儿童做”的范本。这固然是个值得借鉴的模式,但媒介专家认为在借鉴当中,电视业内同行有必要提高对媒体“娱儿问题”的警惕。

所谓“娱儿问题”,就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受娱乐业影响严重,而表现出来的思维及行为的成人化倾向。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一问题已经有所显现,即儿童大唱成人情歌。近一两年,随着电视娱乐化程度加强,以及电脑游戏的普及,儿童的生活环境已经非常“娱乐化”了。

从人类发展角度谈,生活环境的科技提高,生活内容丰富,有利于儿童的成长。但是,在娱乐化严重的环境中,如果成年人不能给予儿童正确的教育,增强他们对健康与非健康活动内容的辨别能力,就会出现“娱儿问题”。

在电影《没事偷着乐》中,还没上小学的小树见到病中的四民,说要给她介绍对象。这段内容很感人。不过,如果大人认识不清小孩子给大人介绍对象的言语是在他们幼稚心灵中善意动机作用下脱口而出的,而认为是种“成熟”的表现,那么就是误导儿童。

再有,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栏目,在制作节目中突出“儿童节目儿童做”的特点,强调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思维处理问题,这是启发儿童智力,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的做法,却不意味着一切由着孩子们的性子来。

像《大风车》的做法,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但是,近日银河少年电视实验班培养专业水平的儿童主持人、记者、编导和摄影师的做法就值得商榷了。据悉,该班是为了“实现孩子们做‘电视人’的梦想”,凡是9至12岁的北京市普通在校学生及专业院校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电视实验班的一员。

办班者们的出发点是培养“电视人”,还是赚钱,这一点且不理论,而应该是在某些儿童表现出来这方面的才能,由成年人指导成就的。把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商业化”,或者不称为“商业化”,而称为“批量加工化”,那么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上篇:激情的李幼彬
下篇:热烈祝贺本报宝鸡记者站隆重成立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11/20021120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11/20/30808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