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南平利县大贵镇白家湾小学,从校长到老师到学生们,三年如一日照顾着一位残障学生,用真挚的爱,传诵着一曲爱心接力的动人乐章。
6年前的一场车祸,使正上小学二年级聪明伶俐的陈朴成为一名残障人,两年里小陈朴不能讲话,不会走路。父母以精心的照顾使小陈朴在3年前恢复了语言和行动能力。好胜的小陈朴在身体好转后就强烈要求父母送他继续上学。平利县大贵镇白家湾小学校长胡波安排残障的陈朴到一年级就读,但由于脑干损伤严重,造成陈朴全身抽搐、吐字不清、站立不稳,老师听不懂陈朴的话,他又面临辍学。时任该校二年级班主任的马富芹,是一名刚参加工作,年方20的女教师,她在得知陈朴上学的难处后,以女性特有的聪慧和耐心与陈朴进行语言沟通,以爱心消除了与陈朴的语言障碍。从此,马老师就担负起接送行动不便的陈朴上学的重任。2001年9月,马老师因工作需要调城关中学任教,白家湾小学的王晓芹老师又接过马老师的接力棒,担任陈朴的班主任。细心的王老师,每逢雨天就把陈朴留在自己家里吃饭,怕行动不便的陈朴在放学的路上淋坏了身体。陈朴的父亲是个生意人,有时不在家,胡波校长就亲自背陈朴上下学。同班的刘宝一直帮上下学的陈朴背书包。
残障儿童陈朴生活在爱的花环中,这个巨大的花环是陈朴的父母、胡波校长、马富芹老师、王晓芹老师、刘宝同学和白家湾小学的全体师生用心编织起来的。
图①王晓芹老师接过马老师的爱心接力棒。为陈朴校正发音。
图②马老师第二次回到原校看望陈朴,并为他买了书包和文具。
图③瞧,陈朴和同学、老师们玩的多开心。
图④王老师和学生们护送陈朴回家。
本报记者 郭玉军 通讯员 向晓东 刘云和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