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动厂务公开不断深化”。这是记者在西安碑林区采访厂务公开时的最深感受。
西安碑林区共有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71个,1999年全部实行了厂务公开。该区采取多种形式,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热点、难点实行厂务公开,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厂务公开向产权制度变革领域拓展。近年来,该区改制企业32个,涉及职工2600人。企业在改制中,做到改制目的意义、企业资产、经营状况、相关政策、实施方案五公开,特别在涉及国有资产变迁,职工工资、下岗分流、医疗保险等切身利益问题时,广泛听取职工意见,经职代会审议并通过,使2600名职工平稳过渡,保证了改革的顺利实施。目前,全区90%的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厂务公开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延伸。西安碑林区在经营决策、产品开发、设备购置、财务管理、基建项目招标、物资采购等重要环节上,加大了公开和监督的力度。如荣兴机械厂、46中、区卫生防疫站等单位基建工程,从项目招标、合同签订和每项条款的制定,都通过职代会讨论审议并公开,防止决策失误。在财务管理方面,通过健全财务制度,并把容易出现隐患的帐务项目作为厂务公开的重点,依靠职工群众加强了源头监督。区中医医院成立了“药事委员会”,统一主渠道进药,对于药品回扣,则以支票换支票的方式直接入账,纳入购药成本中,并在院务公开栏公布。
——厂务公开向规范企业领导人经营管理权力行为延伸。该区各企业普遍成立了监督小组,有的还制定了责任追究制,作为目标责任考核。去年,区工业供销公司个别领导擅自将两个经营点承包给个人,不向职工公开,经委接到群众反映,及时派人调查,并对公司班子作了调整,收回承包点,对当事人作出免职和警告处分,防止了滥用权力,受到职工群众好评。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