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美国家庭奶牛农场见闻

2023年10月15日

□文/王如君

应一家美国朋友的盛情邀请,记者前不久到他们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老家度了个周末。那是一个十分不知名的山中小镇,据说两年前地图上还没有它的名字。那里森林茂密,丘陵起伏,田野无边,让人留连忘返。但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倒不是世外桃园式的风景,而是他们邻居家的奶牛农场。

说来也是幸运,当地的阿米什人本来不怎么欢迎外来客,尤其还是个“记者老外”,更该是拒之门外的对像。好在我们的朋友也是阿米什人后裔,利用多年的邻居关系开了个“后门”,让记者走进菲利浦·迪奇先生的家庭奶牛农场探了个究竟。

迪奇夫妇是典型的阿米什人,拒绝现代化产品,自己家中不用电,出门坐的是马车。可他们的奶牛农场却是另一番景象:电灯、电扇、管道、自来水以及各种器械,一应俱全。用朋友的话来说,“这是我们阿米什人居家以外的世界,用点自动化也无妨。”

走进大牛棚,正赶上看迪奇夫妇的挤奶程序。不过,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工挤奶,而是完全的自动化工序。迪奇先生前面用硬纸蘸上消毒液在奶牛的乳头上轻轻一擦,迪奇夫人后面跟着将吸奶器逐一套上乳头。接着,白哗哗的牛奶顺着吸奶器和自来水管一样的管道被直接输送到牛棚外的储奶巨罐。一头牛的奶被吸完了,迪奇先生还要给每个乳头上再抹一种化学品,既可消毒,又可凝结乳孔以防漏奶。

迪奇先生得意地说,他家共养了68头成年奶牛,个个都是登记注册的霍斯廷种牛,一头牛平均日产奶92磅(1磅等于0.454千克),其中一头“奶王”日产120磅左右。“这些家伙可不好侍候,每10个小时就得挤奶一次。它们不仅要吃得好,住得也要干净,时常要开电扇通风。每6头牛还要开盏电灯,这样才给你高高兴兴地多产奶。”养牛的地方断不了要有牛粪。对这一点,迪奇家也使用了先进办法。一头头种牛分两排而立,牛头冲两边,牛尾朝中间,牛粪自然要拉到中间的过道上。过道表面是有缝隙的铁盖,有一个像耙一样的装置慢慢地移动,将粪便划入下面的坑道,随后伴着水冲送入牛棚外面的粪坑。最后再通过发酵变成良好的有机肥,施入农田又能长出喂牛的主要饲料——玉米。

不过,这些奶牛虽然享受着好吃、好喝、好环境,但却失去了活动的自由。它们被拴在那个三四平米的隔栏里,为了多产奶,只能减少运动量。看着那一对对硕大的牛乳房,谁都会想到,这哪里是牛,完全是“产奶机器”嘛。

据介绍,迪奇家的奶牛农场在美国属于小型的农场,有不少大中型奶牛农场设备更先进,不只有上述的自动化挤奶,而且配有电脑,对每头牛的产奶量、身体状况等都能在挤奶的过程中详细地记录下来,一旦发现不正常现象,随时可以采取应对措施。

迪奇先生说,“牛棚和牛是我们自己的财产,而输奶管道和储奶罐则是由牛奶公司提供。储奶罐有冷藏功能,保证牛奶新鲜不变质,还有自动度量表,随时标出注入了多少奶。我们与牛奶公司签有长年合同,牛奶公司的人每两天来一次,将储奶罐中的牛奶泵入专用车拉走。”

除了侍候68头成年奶牛以及喂养三四十头中牛和小牛,迪奇家还有一片玉米地和一片草地,因而全家一年到头不得闲,三个女儿、一个女婿都是壮劳力。临别时,记者问他们一年收入多少,迪奇夫人笑着说,“全年大概收入20万美元,但花的也不少,我们可算不上是富翁啊!”

上篇:澳大利亚:双胞胎同日生下“双胞胎”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12/20021206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12/06/30956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