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扬帆开新业 齐心铸辉煌

——西北二棉集团有限公司五十年发展成就掠影

2023年10月15日

柴德福 周伯奇

50年前的国庆前夕,一批批建设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古城咸阳,拉起了西北第二棉纺织厂建设的序幕。他们住工棚、食野餐,披星戴月送暑迎寒,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仅用一年零四个月就建起一座新型的纺织企业。

弹指一挥间,西北二棉已走过半个世纪,几多荣光,几多艰难。五十年来,西北二棉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奋发图强,锐意进取,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为推动陕西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厂至今,累计生产棉布225311万米,棉纱474200吨,创工业总产值672477万元,实现利税89534万元,上缴利税与现有资产规模相当于当时国家投资额的53倍,企业已从五十年前的生产工厂变成参与国际市场、集生产、经营、进出口贸易、三产开发与一身的大型集团公司。

西北二棉在五十年代建厂初期仅有5万枚纱锭,窄幅布机2016台,1985年中长化纤纺织分厂建设竣工后,使纱锭增加到88648枚,线锭增加到31540枚,布机增加到2336台,年产值达12724万元。

改革开放,给西北二棉设备的技术水平创造了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条件。1986年至2000年,西北二棉在“七五”、“八五”、“九五”设备的技术改造中,共投资29767万元,分批引进瑞士立达清钢联、德国气流纺纱机、日本村田喷气纺纱机、自动络筒机、津田驹宽幅浆纱机和喷气织机、意大利剑杆织机、瑞士乌斯特全自动单纱强力仪、纱疵仪、乌斯特条干均匀度测试仪以及生产辅助设备空压机共530台套;更新国产设备共计999台套,使企业主体设备全部达到了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新度系数也由1985年的0.59提高到2000年的0.85,实现了100%无结头纱,精梳品种占纯棉品种50.49%的生产能力,有力地促进了产品向高档次、高难度、高附加值的开发和升级换代,被纺织工业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树为“七五”、“八五”技术改造先进单位,并荣获陕西省首界科技进步三等奖。

五十年来的技术进步,西北二棉的纺织主机设备已发展为今天的机械、电子、仪表一体化,广泛采用了电磁、液压、气动、变频等多种先进技术,从而使设备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西北二棉也逐渐由工厂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实现了企业的转轨变型。

1995年,西北二棉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24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1996年5月8日,西北二棉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从此,西北二棉在实行“两个转变”上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西北二棉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西北二棉向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是西北二棉由工厂制向公司制方向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和里程碑。

九十年代末,全国纺织企业生产经营处于低谷,公司以董事长、党委书记吴礼生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积极按照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的精神,确定了西北二棉以局部突破带动整体突围的改革思路,于1999年组建了陕西现代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由单一投资主体到多元投资主体的飞跃,对减轻企业债务负担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国有企业三年脱困攻坚战中,国家对部分优势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政策。西北二棉董事会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于2001年8月8日组建了债转股新公司——陕西欧亚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将企业2.76亿元的债权转为股权,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86.52%降到36.41%。此举每年可为公司减轻财务费用1300多万元,从而使企业甩掉了债务包袱,轻装上阵,为企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西北二棉又从实际出发,分别组建了陕西二棉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大兴染织实业有限公司和西北二棉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出口公司成立当年,自营出口创汇即达99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7.8%,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出口创汇任务。

今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省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经陕西省经贸委批准,又组建成立了以西北二棉有限责任公司为母公司,陕西现代纺织有限公司、陕西欧亚纺织有限公司、陕西二棉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大兴染织实业有限公司、陕西西北二棉进出口有限公司、深圳市瑞恒贸易有限公司为成员公司的西北二棉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形成了市场经济的联合舰队。

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推崇“决胜在管理”的决策,外争政策,内抓管理,促进了生产经营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管理人员赴山东、四川、安徽等兄弟单位学习,在陕西纺织行业率先推行“模拟市场核算,成本质量否决”的核算机制,每年降低成本近百万元。请来江苏先进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企业会诊、讲课,并及时整改,为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打下了基础。同时,企业决策者们又在质量管理上下功夫,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目前正在进行着环保体系认证的贯彻实施。通过开展车间现场管理流动红旗竞赛和推行现场管理标准,使现场管理达到了规范化的要求,保证和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西北二棉质量管理活动硕果累累,多次荣获陕西省优秀QC活动奖,其中化整车间已连续五年荣获全国优秀QC小组称号,董事长吴礼生同志也获得全纺优秀QC活动领导者荣誉称号,2001年陕西省政府授予西北二棉企业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五十年来,西北二棉由小到大发展到今天,特别是经受住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严峻考验,造就了一支过硬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建厂初的“开厂元老”虽然文化不高,但是,他们凭着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毛主席的朴素思想感情,忘我地投入到大干社会主义的时代进程中,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建起了“国营西北第二棉纺织厂”。早期的西北二棉职工为西北二棉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老一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仅被西北二棉一代又一代职工继承了下来,而且不断发扬光大。在六十至七十年代中,尽管处在“文革”内乱之中,但是,广大职工凭着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心,在当时特殊的政治氛围下,排除干扰,始终坚持生产,仍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改革开放给西北二棉人注入了更为强劲的工作动力,西北二棉人以更为饱满的热情、更为充沛的干劲和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崭新观念,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时,西北二棉人把“团结、务实、诚信、创新”的企业精神,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有机结合,立足岗位,用诚实劳动使企业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经济效益连年增长。

自建厂以来,西北二棉英模辈出,先后有10人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有16人获得陕西省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其中,杨秀梅同志还在1956年4月出席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原前纺挡车工王秀英被树为省级工业学大庆标兵;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礼生、化准车间挡车工王福侠荣获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称号;总工程师李秋香同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原党委书记、厂长申尔谦同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们以忘我劳动、创造性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工作实的劳动态度和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突出贡献成为一代代西北二棉人的优秀代表和楷模,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全体西北二棉职工队伍整体精神风貌,将永载西北二棉的史册,必将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西北二棉人奋进!

安居才能乐业,是公司董事长吴礼生同志经常提到的一句话。西北二棉领导班子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非常重视职工居住环境、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西北二棉人经过不懈努力,职工的住宅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幢幢住宅楼随之拔地而起,成为生活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已交付使用的64幢职工住宅楼,居住了4324户,人均居住面积已达20平方米,是建厂初期人均居住面积的4倍多。现在的西北二棉生活区,鳞次栉比的楼群,宽敞明亮的校舍,灯光闪烁的礼堂,设施齐全的浴室,装备精良、服务周到的医院,热闹纷繁的食品一条街;还有整洁的道路,明亮的路灯,绿茵的草坪,盛开的鲜花,所有这些无不展现着西北二棉那优美的英姿。如今的西北二棉人身临其境,由衷地感到一份自豪、一份温馨、一份甜美。

伴随着西北二棉五十年的发展壮大,职工的工资收入也随之大幅度提高,由1953年的年平均工资收入392元上升到2001年的9456元,是建厂初期人均年工资收入的24倍多,从而使职工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十年来,西北二棉集团有限公司从一个中型棉纺织厂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大型纺织骨干企业。西北二棉人付出了卓越的劳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陕西省纺织工业总公司、陕西省经贸委和国家纺织总局的充分肯定。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国家纺织工业局副局长王天凯和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石万鹏先后来西北二棉指导工作,充分肯定了西北二棉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和改革发展作出的成绩。五十年间,西北二棉先后获得包括陕西省优势企业、陕西省“八五”技改明星企业、陕西省最佳经济效益明星企业、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纺织系统“双文明”优秀企业称号在内的近100项国家和省部级先进殊荣。

上篇:与时俱进 追求无限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12/20021210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12/10/30966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