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感冒花了五六百,小孩拉个肚子花掉上千元,现在似乎已经很常见。可老百姓钱来得不容易,人们在经历了看病就医的种种无奈之后,竟摸索出许多新“招”来。
找人以免乱开药 现在,好多医院、诊所都存在小病大医的问题。患者一进医院,先做各种检查,开的药几乎全是价格较高的新特药,一些疗效很好的常用药品已经很少见到了。而且动不动就得打吊针,有的病不用住院却非让你住院不可,想出院还常常得托关系说情。尤其是滥用抗生素类药物,造成了患者抗药性不断提高的恶果。过去,人们看病找熟人为的是找个好大夫,现在不仅要找好大夫,而且还要请大夫不要乱开各种不必要的药。
医院诊病社会购药 医院以药养院,造成了药价虚高,而社会药店由于竞争多,价位一般较低,这是明摆着的事实。据笔者调查,一盒同一厂家生产的抒罗康(阿奇霉素)医院售价是24元,社会价仅卖18元;罗红霉素医院售价10元,社会价在六七元左右;龙牡壮骨颗粒医院售价24—26元不等,社会上有时18元就能拿到。没办法,许多患者不得不先在医院看病开药,划价后进行一番比较,然后再去市内各家药店寻着买药。
不信医院找偏方 同一个病各家医院说法不一,即使同一家医院的不同医生的诊断截然不同。听谁的?有时病久治无效,医生反倒问患者,“你说咋办?”让人好生奇怪!因而不少人对医院缺乏信心,反而对一些偏方产生了兴趣。据说在西安北郊、咸阳的苏家寨、民生路等地,有几家专门用偏方贴肚脐治疗小孩拉肚子的个体诊所,门庭若市,生意相当不错。
吃药留下说明书 现在许多药品包装非常精美,但却分个药品名、商品名,一般人很难搞得清。加上一部分医生给患者解释病情比较模糊,病历书写也十分潦草,辨认起来极为困难。无奈,人们只得吃完药后保存好说明书,找来各种医学书,对照研究,自我诊断。据笔者的一位朋友说,这几年下来,光各种病历和药品说明书已收集了厚厚两本,另外还买了四五本家庭医学书,真可谓“久病成医”啊!
这些“招数”也许能为患者省几个钱,但决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老百姓热切的期望有关部门能下茬治一治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正之风,给人们创造一个经济实惠的就医环境。 (胡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