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文凭:我心中永远的痛

2023年10月15日

□文/吴子长

1981年7月7日上午,当我第一次跨进神圣的高考考场时,我并没有打算当年就考上的。因为高中两年我的成绩并不突出,最好的一次早毕业考试时总分进入班级前5名,而我们那个班是三个理科班中最差的一个班。那时我们学校每年也只能走掉三四十人,而且绝大多数是补习生,而一个文科班升学率又相对高一点。这样我们每个班只有成绩稳定在前三名的人才有可能走掉。因此我是在走掉和走不掉之间徘徊的人,当然没有多少把握,家里人对我也没抱多大希望,并同意我考不上再复读一年。也许正是抱着这种心理,高考时没有多少心理负担,考后虽然觉得发挥得还不太理想,但与别人比还是超常发挥了。结果那一年我们班新生一共就走两人,虽说考取的都是中专,但也是全班的佼佼者了。

说实在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作为温饱还没有完全解决的农家孩子,能够转为城市户口,在城里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因此当时我很庆幸第一年就能考上学校,就连班主任老师在指导我填报志愿时也一再说,今年一定要走掉。当时就是抱着能走掉为原则,其它都不在考虑之列了。

走上社会才知道,中专文凭是很难拿得出手的。在省城上中专时星期天到城里去玩,我是从来不戴校徽的,在公共汽车上看到那些戴着大学校徽的同龄人,眼睛都直了。中专两年,也从来不到考上大学的老乡那里去玩。自卑呀!

1984年,国家第一次实行自学考试制度,我就参加了。刚开始实行时,只开几个专业,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我们选择的专业后来竟然被废除了。那一次我报考了三门课程,结果合格两门。由于我对这个专业实在没有多少兴趣,合格6门学时过半后我就不想再坚持下去了。

1987年5月下旬,我又一次走进考场,参加了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不久我就接到中国纺织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不知道单位领导当时是怎么想的,上学的事单位坚决不支持,不仅不给报销任何费用,而且连上课请假都不允许,而成人大学又是不脱产的,对于每月收入不足100元的我来说,每年500多元的学费,还有面授时的差旅费实在不是一个小的数目。于是我只好忍痛割爱,又一次与大学文凭失之交臂。在没有多少路可走的情况厂,就在我参加自学考试期间,我对文学突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深知这条路虽然艰辛且充满偶然和危机,但不需要付出任何经济上的代价,一支笔一沓稿纸就足够了,而且搞不成也不影响什么,权当充实自己了。

自从选择文学这条路,我对文凭也就不再有兴趣了。后来我通过努力确实也改变了我的处境,新单位虽然对文凭不像其它单位那么苛求,但有文凭又有才华的人会选择更好的单位。各单位在要人时,一般不看实绩只看文凭,开始是大专,后来就要本科甚至双学位,像我这张中专文凭跟没有文凭一样,许多单位招聘人明知道自己适合,也不敢去应聘。好歹我现在这个单位评职称没有文凭可以破格,我也早已过了35周岁,用人单位再也不会要我这样的人了,因此我也不想到哪儿去。

在有钱就能有文凭的今天,想获得一张本科甚至更高一点学历的文凭其实并不难,但是我又想,这又何必呢,人生就那么短短几十年,我又何必为那一张纸活着,除了文凭难道就没有更能证明自己人生价值的东西吗!我拒绝文凭。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知足与进取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12/20021211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12/11/30970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