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从“一贫如洗”到“纳税大户”

——下岗女工万秀珠的自强之路

2023年10月15日

如果把时间推移到8年前,万秀珠还是一个一贫如洗的下岗职工。当记者走进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文化街口的“天和面馆美食楼”时,却被食客盈门的情景和各种金灿灿的荣誉奖牌所折服,这就是万秀珠用双手,历经8载创造出来的。

今年46岁的万秀珠,1966年和父母一起在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下从上海来到长安,成为西安风雷仪表厂的子弟。怀着对大西北的热爱,与厂子里的许多同龄人一样,她在终南山脚下上学、工作,成家立业,过着平静而充实的工薪生活。星转斗移,当支援大西北的清苦已成为父母那代人记忆的时候,1994年,风雷仪表厂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当时已是厂医务室医生的万秀珠也不得不下岗了。

离开了20多年钟爱的医生岗位,从未有过的失落和危机感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又失去了工作,立马没有了生活来源。开个诊所吧,家里的确穷得拿不出多少钱;给人打工吧,已年届不惑,四处寻找,又没有找来合适的岗位。怎么办?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万秀珠思索着。“人不去战胜困难,就会被困难击倒!”生性好强的她终于从无所事事的痛苦中振作起来,决定自谋出路。

她说服了丈夫及家人,东拼西凑了1万元作为本钱,要开一个面馆。对于她这个从小以吃米饭为习惯的南方人来说,开面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己都不爱吃面,还怎么能做出让别人喜欢吃的面食来?她首先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尝尽百面,然后以南方人的做法做起北方的面食来。开始,她资金少,雇不起人,就一个人既买菜、洗菜,又和面、扯面;从烧火到端饭,从打扫卫生到收钱,全是一个人风风火火地干着。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她所开办的“天和面馆”渐渐被人们认可了。而她却清瘦了下去。慢慢地,万秀珠以自己的勤劳、细心和坚韧不拔使“天和面馆”名声大作。她也从一个下岗女工成了老板。

由于万秀珠以诚信为本,加之价格便宜,她的生意一天天火起来,从当初的2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扩大为近500平方米,去年还在067基地附近开了一家分店。

万秀珠成功了,在长安饮食界也有了小小的名气。她自己生活好转了,成了老板,可她始终没有忘记下岗的姐妹,现在在她店里打工的就有40多名下岗职工和社会剩余劳动力,她每年向国家上缴税费10万多元,被长安区工商局和税务局授予“诚信单位”和“纳税大户”等光荣称号。去年她还被长安区授予“三八红旗手”。

一个下岗女工,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了自身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这就是万秀珠不平凡的故事,她在下岗后,不但没有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而且用汗水和智慧奏响了一曲自强自立的人生赞歌。

本报记者 阎冬

上篇:让技术工人有奔头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12/20021219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12/19/30995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