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己一双手,不但实现了再就业,还安置下岗职工2名,为困难的家庭义务带小孩4名。在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还多次为失学儿童和困难职工捐款,下岗女工容芹秋用“小饭桌”拓出新天地,真情回报社会受称赞。
原是宝鸡市医药玻璃厂的女工容芹秋,1997年下岗后,她先后制作过小工艺品、摆过地摊、租过柜台、打过工、卖过熟食品。但都因资金不足,缺乏经验而屡干屡败。但她并不气馁,百折不挠,打起精神立志要在社会的需要间隙中,根据自身的条件寻找再就业之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植。
有一次在偶然的闲谈中,她得知许多双职工为接送孩子上学犯难,为别人接送小孩的想法在她心中油然而生。1999年秋,容芹秋在自己家里准备了床铺、餐具、药箱,办起了专接送、托管孩子的家庭“小饭桌”。
“小饭桌”开办之初,接收的全是朋友、熟人的孩子,虽然只有4个小孩,但她仍然精心呵护,每天几次从家到学校,过马路,穿人群,她前后照应、处处留神。有的孩子累了,她就背着走,家长们说:“她把一切心思全用到了孩子们的身上。”2001年初,一些关注了这个“小饭桌”好久的家长们,也都放心地将自己的“独苗苗”送来叫她照看上学。新孩子猛增,“小饭桌”成了“大食堂”。容芹秋在接、送孩子,管好吃饭的基础上,又添置了为方便孩子做作业用的桌、凳,把每个孩子的生活习惯进行登记,好的鼓励,不良的还要有针对性的教育,还请了一名营养医生作指导,合理配置孩子们的伙食,让孩子们吃得好、睡得香。并培养出孩子们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她还把小孩子的文化课的学习辅导作为己任。专为孩子们买了《幼儿知识宝典》、《孩子成龙100法》及《少儿百科全书》等书籍。给孩子们讲,让孩子们学,开阔孩子们的学习视野。针对孩子们心理,为鼓励学习,她出点子、想办法,哪个孩子学习进步快,她自己动手织一件毛背心送给他,哪位孩子在本子上得100分,她就给奖励一支铅笔或是一个本子。对基础差的孩子,她手把手地教拼音、写汉字,从不嫌弃。有时候,学校开会,家长有事,学校就让她参加家长会。家长们风趣地称她是孩子们的“二妈”。
“小饭桌”已成为孩子们离不开的世界。就是星期天,有的孩子也要逼着家长要到“容阿姨家”,因为,“妈妈的饭,没有小饭桌的饭好吃!”容芹秋开办的家庭“小饭桌”也得到家长们的赞扬:“容大姐是调教孩子的高手,学习再差的孩子,她都能教育好。”现在,容芹秋创办的接送,代管孩子的家庭“小饭桌”已有32名小孩。她还聘了2名下岗女工做帮手。今年3月,容芹秋被宝鸡市树为“巾帼社区服务先进个人”称号。容芹秋也在再就业的岗位上,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本报记者 龙仁生
实习生 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