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而今迈步从头越

——省级小康示范村宝鸡岐星村经济发展纪实

2023年10月15日

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为全国人民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赢得了全国上下欢迎,那么小康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记者日前来到陕西省农村工作的一面旗帜,西北地区最大的乡镇企业,全省首批小康示范村——宝鸡岐山县岐星村进行采访。岐星村委会主任,岐星企业集团总经理王占虎在谈到企业这两年的稳步发展时十分振奋。他说,公司近两年在村党委书记、企业集团董事长王连生的领导下,在企业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团结一致,埋头苦干,全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去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7.9%,集体固定资产达2.63亿元,实现利税3800万元,其中税金1044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3598元,比上年增加115元,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村党委被评为“五个好先进村党支部”,集团公司在农业部举办的2001年乡镇企业综合实力排序中跃入建材行业第26位,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前30名的乡镇企业,同时跃入“中国百强乡镇企业”之列。今年工农业总产值将突破4亿元大关,在宝鸡市第一个亿元村的基础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党委书记王连生,村主任王占虎一班人,在充分调查研究反复讨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两只手抓发展,两条腿走致富路,全面建设文明富裕小康村”的发展思路,即一方面利用岐星村地处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位置,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的区域优势和本村企业发展起步早的有利条件,把集体企业办强办大,走“以企强村,以工补农,多轮驱动,共同富裕的道路,另一方面利用本村周围驻岐山大厂多,蔡家坡是商贸重镇的有利因素,大力发展菜、果、渔特色农业体系,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村民增收致富,这一思路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赞同。

以大投资求大发展 以严管理促高效益

目前,岐星拥有14个集体企业,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9户,其中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户,亿元企业1户,年产100万吨的水泥厂,年发电量7800万千瓦的热电厂,拥有12个工程队的建筑公司,年产3万根电力圆杆的建材化工厂,年产2万吨的精粉厂是集团公司5大骨干企业。为了使强者更强,他们坚持“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方针不动摇,突出抓了六个重点工程,1.水泥厂投资8400万元,新上一条30万吨的干法旋窑生产线,使水泥生产能力达到90万吨。2.热电厂投资近千万元进行三期扩建,使装机容量达到1.8万千瓦。3.是投资306万元,支持建筑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4.投资50万元建起了自动化的纸箱厂。5.投资25万元建成了热电厂游泳池工程,取得了日收入2000元的好成绩。6.投资500万元抓工业园区设施建设,将村间主干道拓宽硬化至12米,实现了水、电、路、气“四通”的目标,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这些项目的建成为企业逐年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企业从严从细,以管理出效益。针对企业存在的粗放管理,效益差问题,党委及时提出了“增效减负,巩固提高,保证生存,重点突破”的指导思想,在全公司掀起了一个以增产、增效、增收、减亏、减债为目标的企业内部从严管理的高潮。水泥厂开展“树优平差,竞争上岗”活动,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全年减负1050万元成为典范。热电厂实行军事化管理坚持热电联产,多业并举,成为全村人均效益最高的企业。去年全公司14户企业共增加效益392万元。

为加强企业管理,村党委出台了清理外欠款和减负的奖罚规定,企业管理干部实行联效工资制度,搞好清产核资,企业完成效益超产奖励等政策措施,一年来收到明显效果,今年企业总产值突破了4亿元大关,比去年增长了13%。

发展特色农业 狠抓科学种田

新班上任以来,他们抓好农业生产的总体思路十分明确:依靠特色人才,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村稳定三大目标。

为此村党委专门制定了《关于支持农业发展的决定》,按此决定精神,村舍得投巨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更换设施,大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两年来村上共投100万元,衬砌渠道,打机井,加固治理渭河堤坝,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同农机部门联系,不断培养和引进特色人才。为了加快大棚蔬菜和养殖业为主的特色农业迅速发展,村上采取资金扶持的办法,不断提高全村群众科技兴农的积极性,为了抓好“万元田”建设,村上投资,为九组、十组大棚菜通上了暖气,为大力发展和优化以蔬菜、果树的多种经营,推广高产高效优质品种,村上加强对原有30多个竹竿大棚菜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扩大水泥骨架的大棚菜和日光温室。要求村和农机对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介绍推广良种繁育,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性农机知识,帮助群众增产增收。

由于领导班子坚持走科技兴村的道路,鼓励引导扶持群众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推行产业化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副、渔多轮齐驱。现在发展间作套种,具有早熟等优点的蔬菜2000多亩,果园700亩、鱼池260多亩,形成了“北种蔬菜多产粮,南栽果树挖鱼塘”的合理布局,今年全村农林牧副渔全面丰收,总收入达1409万元。

大办公益事业 创立“小康”模式

王连生和王占虎这两个歧星村的当家人认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富民。随着全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村上公益事业近年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对20多公里的村内主干道进行拓宽硬化,绿化美化投资30万元对年久失修的农电网进行整改,投资450万元新建一所村级医院,彻底解决了群众看病问题。每年为民减免送药费7万多元,投资60多万元为村小学添置了教学设备,装上暖气,学校有电脑室、舞蹈室、音乐室成为市级示范校学。完成了有线电视安装,投资40万元为全村6条主干道安了255盏路灯等十几项民心工程。使歧星村的水、电、路、气、热等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同时村上每年拿出30多万元为群众代缴各种税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村上多年来未向群众多收一分钱提留,一年来减轻农民负担240多万元,相反每年还给村民发放企业利润50万元,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养老金,困难家庭发放补助款15多万元。由于村上党政领导一班人,能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使歧星村经济发展、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歧星村迈上了更加文明富裕的小康大道。

面向未来,他们还有更宏伟的蓝图,他们决定走集团化的路子拟建成以水泥厂为龙头的建材化工专业公司,以食品厂,面粉厂为支柱的食品专业公司,以热电厂为支柱的能源专业公司及机电纺织专业公司,多业并举突出优势,力争到“十五”末,企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建成全国大型乡镇企业集团公司。有一个团结奋进,一心为公,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己任的领导集体,有广大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歧星村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上篇:许晴演戏不留遗憾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12/20021231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12/31/31033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