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国有企业应如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求得生存与发展?利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使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从1991年的销售额8700万元到2002年的13个亿,从10年前近千万元的亏损到今天2.48亿元的银行存款——六大创新使利君制药迈上了健康发展的“高速公路”。
该公司把产品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产品创新的核心内容是调整产品结构,走优势产品之路。具体措施有三项,一是大幅度调整原料药和制剂的比例,通过增加制剂的品种和产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1991年进行产品创新以来,制剂产品在该公司销售收入中的比重从42%猛增至现在的93%以上。二是扩大优势原料药的规模,通过择优扶强,形成了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盐酸四环素、异VC钠四大原料药支柱。目前,这四大原料药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5%、90%、10%、45%。三是大力开发红霉素系列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该公司相继推出了琥乙红霉、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利君沙、利迈先和派奇等产品,使红霉素系列成为药品市场上光彩夺目的“一条红线”。2002年,利君制药又给这条“红线”镶上了一颗“红宝石”,该公司推出的红霉素系列新品多贝斯正式进入市场,原计划200万元的月销售额竟然翻了一番;营销创新是利君集团开启市场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该公司专门成立了营销决策委员会,大胆吸收和采用先进的营销理念和方式,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市场经”。1991年以来,该公司集中力量,先后打响了“品牌战”、“网络战”、“心理战”、“形象战”、“控制战”五大战役,以较为成功的产品营销策划,使企业的销售收入逐年攀升。近两年,根据医药体制改革后的市场变化,该企业又把营销工作的重心由商业代理转向直接向医院和药店供药,在全国成立了26个分公司,加强营销终端网络的建设。2001年,该企业全年平均产销率达到了98.94%,销售回款率达到103.2%,销售利润达到11.6%。销售收入比1991年增长了20多倍,利君沙单品增长了1300倍;在管理创新上,利君制药积极实施对外主动适应市场,对内严格企业管理的“外圆内方”管理新方略。他们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偏重生产的旧架构,围绕企业运行质量确立管理新形态,把营销和科研放在了重要位置上,实现了只重生产的“橄榄型”向营销和科研并重的“哑铃型”的管理模式转变,与市场经济规律接轨;在机制创新上,该企业通过实行股份制改造、广泛吸收社会资本,促使企业产权多元化,形成了国家、社会、个人共同承担风险的均衡机制。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