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六大提出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就如何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各项经济任务,又勾划出了2003年乃至今后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方向和基调。那么,2003年商品市场的走势将会如何呢?
综合多方因素分析,2003年商品市场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继续保持繁荣、活跃的基调,但商品价格仍将低速运行。理由是:从“两会”勾划出的中国经济发展政策方向和基调看,在全球经济衰退的不利环境下,中国仍然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从宏观政策效应看,几年来坚持投资与消费双向启动的积极效应将逐步释放,有利促进经济增长。
而经济高增长和物价低速运行同时存在,专家认为属正常现象。从结构方面看:首先,加入WTO国际竞争和价格下降通过进口影响国内价格;其次,多数商品供过于求,不少企业为消减库存,进行价格战,加剧了价格下跌。从需求方面看:一是在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上,国家注重投资,所以经济增长提高快一些;二是城乡消费水平差距较大,价格回升没动力。特别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影响了农民收入;三是居民在消费中服务性消费偏低,而商品消费供大于求,致使价格下降。
但从商品的销售方面看,在商品市场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大背景下,今年仍有六大消费热点:一是随着整个社会由小康逐步进入较富裕的阶段,人们在文化、娱乐、教育和旅游方面的支出将进一步有所增加;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更加注意生活质量的提高,在稳定繁荣和环境宜人的社会里,各种服务性的消费将进一步拓宽和增加;三是在饮食方面,即使在农村人们也将注意饮食的质量和保健,“绿色”食品将进一步成为大众食品;四是许多大城市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保健和适当的休闲活动将主导“夕阳消费”的潮流;五是由于收入仍将有所增加和消费贷款的进一步推广和手续简化,汽车和商品房依然是消费热点;六是通讯、IT产品和数码产品以其技术含量高和时代感强,将继续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综合分析及有关信息预测,中国经济在2002年GDP实现8%增长的基础上,2003年仍将保持7.5%是有把握的;商品零售物价将有望缓慢回升,全年可达到零增长的水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44705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5%;县及县以下将达16095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2%;消费市场将比2002年略有回升,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
(王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