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秦岭水泥公司又有23名技术工人赴缅甸象王水泥厂,进行技术劳务,帮助调试新建的一条水泥生产线。这样从1982年算起,这个公司已坚持20年国外劳务未间断,已共计有500余名技术工人赴外劳务输出。
秦岭水泥公司前身为耀县水泥厂,是国家“一五”期间建成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属当时的苏联援建项目,建成当初号称“亚洲一号”。耀水职工干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在消化吸收洋设备洋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和技术经验,不但迅速实现了生产管理的正常化,而且为国内其它生产线的建设和生产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进入改革开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放眼世界,积极寻求出国技术劳务,瞅准当时的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发展热潮,首先向伊拉克库法水泥厂进行劳务输出。为此,厂里当时由厂有关领导亲自带队,精挑细选各方面的技术骨干,广大出国劳务人员克服沙漠气候等恶劣条件,历时近10年,派员近500名,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该厂生产的正常化,并且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
近年来,随着公司两条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建设,企业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升,成为国内外同行学习的样板。他们一方面坚持请进来传技,常年开放国内同行学习的大门,一方面坚持送技术骨干继续出国劳务,不但涉足发展中国家巴基斯坦、卢旺达、马来西亚,而且延伸至发达国家日本。本次赴缅甸帮助调试新建的一条日产400吨湿法线,公司挑选了湿法分厂操作、化验等岗位精兵强将,从2002年10月28日起,技术工人所到之处,不但帮助对方解决技术问题,而且直接体验了双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为公司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刘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