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活就要多看多练,多动脑子,才能闯出自己的路子。”这是采访西安小寨饭店安德坊清真面点工朱晓辉时,她说的一句话。前不久,她获得西安市职工技术大赛面点(清真)状元。
朱晓辉毕业于西安服务学校食品专业。1993年到小寨饭店从事面点、中点各种面食的制做。她说,面点关键在造型。不断的变化,才能不断的出新品。造型变化虽多,但关键还要客人认可。
不断创新,是朱晓辉工作中一直追求的目标。她此次参赛的自选项目中,“馄馍”一项,就与众不同。这是一个烤制的面食。在烤房,我见到了大小差不多,但比砖还厚的“馄馍”。首先要把面和好,放上配料,放在一个铝制品像两块砖的器皿中一扣,再放入烤箱二十分钟后出笼。金黄色的“馄馍”外皮酥,里面软,微辣,咸甜味,是中式面包。这道面点是朱晓辉到银川学习当地人的一种面食。她进行了创新。这种面食要放香草粉和苏打。可西安没有香草粉,她就改成放酵母。使“馄馍”里面鲜软,外面酥脆,口感更好。许多评委观其色,再品其味,一致叫好。
面点是个细活,里面要放很多配料,几钱、几克、几两都要上秤,她就是这么个细心人。她说:咱做出的面点,不但要让客人认可,另外也为安德坊闯牌子。又如:传统的面点“棉花杯”,是这次考试必须完成的一个项目。以成粉为主要原料,还要放糖、泡打粉、酵母、蛋清、奶油、奶粉。哪一样也不能多、也不能少。将这些东西搅拌均匀,倒在一容器里,上笼蒸20分钟就行了。出笼后的“棉花杯”,三瓣白色花怒放,香气逼人。如果你的配料放的数量不合适,要么不开“花”,要么花开一瓣或两瓣。
朱晓辉对自己工作很在意。为了提高面点的技能,她还到米旗、安琪两家做西点的行业学习,搜罗资料,认真观看制做的过程。回来后又赶快操练,真应了“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那句老话。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