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行业深层矛盾不容忽视“对症下药”振兴陕西煤炭

2023年10月15日

陕西煤炭经济随着整顿治理力度的加大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特别是2001年4季度以来,形势进一步好转。但由于受以运定产、运距太远的制约和沉重的历史包袱等因素的影响,全行业仍十分困难,还没有做到政策性补贴前扭亏。特别是国有煤炭企业的扭亏只是初步的、低水平的,不稳固甚至是脆弱的。因而我省煤炭行业要完全摆脱困境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还有相当艰难的路程。

据全省煤炭企业的调查统计,现在国有煤炭27对生产矿井中有三分之一进入衰老期,后备煤田开发起步艰难,影响国有煤矿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后劲乏力;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现在国有重点煤矿共有学校、公安、医院、消防、供水、供电、保险、社区服务等社会性机构305个,从业人员高达2.45万人,收支相抵后企业每年净支出2.1亿元;安全生产、职工生活欠账严重,全省煤炭困难企业共有困难家庭2.32万,国有重点煤矿共有下岗职工1.55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煤炭企业安全投入欠账高达2.5亿元;我省煤炭产业规模小,集中化程度低,优质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差,矿井单井规模仅有4万吨左右,在矿井布局上主力矿井集中在煤质差、开采成本高的渭北矿区,榆林、彬长等优质煤炭资源仅有小煤窑开采,不仅与煤炭资源大省的位置不相适应,也严重影响着全省经济的发展。此外,我省煤炭企业分散经营,未形成核心竞争力,距离企业产权多元化、体制多样化、机制市场化、管理科学化的目标差距甚远。

面对煤炭行业这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我省在明确发展思路的同时,已“对症下药”地推出了如下5项工作措施:一是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加快煤炭工业的战略转移。按照稳住渭北、发展黄陵、西进彬长、北上榆林的统一规划,在“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陕北榆神矿区800万吨的榆树湾矿井、800万吨的杭莱矿井、400万吨的黄陵2号矿井、400万吨的彬长矿区大佛寺矿井和彬县下询200万吨的技术改造等一批大型骨干矿井,实现老矿区平稳接替和持续发展;二是用现代化设备和先进技术装备矿井,全面提高现有煤矿整体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把现有重点煤矿改造成为现代化、信息化的矿井。重点采煤县至少建成一个以上一井一面、年产100万吨的高产高效矿井,停止新建30万吨以下的煤矿;三是继续搞好关闭破产和煤炭总量调控工作,使那些资源枯竭、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落后生产力淘汰出局,另找出路。继续抓好对小煤矿的专项整理,决不允许已关闭的矿井死灰复燃;四是加快组建陕西煤业集团公司,打造自己的“航空母舰”;五是切实搞好煤矿安全与管理工作,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为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生命安全提供保证,扭转我省煤矿事故多发的局面。 (明烛)

上篇:没有了
下篇:何苦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1/15/31172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