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一线两带”地市建设进程如何?1月11日下午,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铜川市、杨凌区的市长和书记纷纷在省人大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亮相,各显风采。
发挥龙头作用 四面辐射延伸
西安市市长孙清云:西安市做为西北地区特大城市,在“一线两带”建设中是中心位置,要起龙头作用,向四面辐射延伸。主要表现在:发展增长速度必须走在全省前头。在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方面,必须走在全省之前。另外还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今年确定GDP增长达到13.5%,到2006年,GDP达到1350亿,占全省GDP的45%。还要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搞好城市规化建设,解决交通拥挤、市容卫生差、保护好环境等问题。
面向西安求得发展 逐渐取消区域之别
咸阳市市长张立勇:咸阳市各部门领导到西安去交流沟通。在此基础上,又分别拿出咸阳与西安两城市间合作的具体协议及具体的框架协议;加大渭河以南和沣河新区的综合治理及开发,使咸阳向西安靠得更近。规划在渭河以南开发建设,与西安的三桥完全连在一起。同时也对渭河进行蓄水美化改造工程,搞一个长5.5公里、600米的水面,约有2—3平方公里,两岸加上绿带,渭河治理也使咸阳与西安连在了一起。世纪大道与西安对接。咸阳和西安两市还给省通信部门打了报告,咸阳区号改为(029),年底两市电话区号统一,电话号码将升到8位数。移动电话也实行通网。
创建国家环保城成为装备制造基地
宝鸡市市长吴登昌:宝鸡市今年要创建国家级环保城市,力争2004年通过国家验收。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建立了公共行政服务大厅,实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组建了行政执法局,解决了一些执法部门重权轻责的问题。在招商引资方面,两年累计招商引资项目672项,合同引资179亿元,资金到位66个亿。根据本市实际,建西部先进的装备制造工业基地。其中以陕汽为龙头的重型汽车制造业基地,以秦川机床和宝机为龙头的数控机床工具基地,以军工企业仪器、仪表、通信导航为头龙的军工基地,以宝鸡钛业为龙头的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基地。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达105亿。
扩大科技示范辐射 让当地农民得实惠
杨凌区委书记张光辉:杨凌区经三年努力,采取了科技包村、公司+企业+农户等措施。使当地农民收入以15%—17%的速度在增长。目前,高新产业区新建企业120户,把触角伸向周边地区,并建起不同的科技示范园、试验田。最近还同宝鸡、咸阳签合作协议,建种子网络,把种子搞成连锁经营,以防假种子坑农。如秦川农业和光华公司已在全省1100多个乡镇开展了连锁销售。农高会一届比一届办得好,有统计表明:农民获得的农业科技,有三分之一来自农高会。到2010年,杨凌区要带动推广的农科效益每年在500亿元。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
铝煤建材是重点 新区建设步伐快
铜川市市长李晓东:铜川市依托当地资源为基础,做大铝业,明年形成15万吨、水泥500吨规模。2006年水泥达1000万吨,形成南部以秦岭集团为主,北部以北京众诚集团为主的两大格局,各生产500万吨;煤炭现在是1200万吨的生产规模,2006年达到1500万吨。这三块工业到2006年可形成100亿的产值。另外,依托铜川新区快速发展又形成了新的产业,包括产品加工、机电产业、医药生产。这里空气清新,视野开阔,是投资商投资理想的地方。
今年是项目建设年 各项工程相继开工
渭南市市长王东峰:渭南把今年做为项目建设年,确保固定资产规模75亿元,增长15%以上。坚持基础项目和产业项目相结合,以产业项目为主。坚持争取上级政策性项目的支持和通过市场招商引资相结合,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着重抓好市区65个重点项目建设和80个市级的前期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支持和发展韩二电、龙门钢厂、金堆城钼矿等重点企业发展。加快实施渭河的综合治理、关中环线渭南南段的建设,天然气工程、污水处理厂等项工程建设。
本报记者 柳江河 文
本报记者 王津萍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