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 据农业部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33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四分之一强。
乡镇企业如今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去年支付职工的工资总额为8200亿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得到850元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4%。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去年,全国乡镇企业中的个体、私有企业在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突破70%,安排劳动力上亿人。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引进外资、农民个体投资、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直接融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农业部副部长齐景发说,乡镇企业的发展使1.3亿多农民从超载的土地上解放出来,到外面经受市场经济的洗礼和锻炼,实现了由从事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民向工人的转变。实践证明,乡镇企业是实现这种转移成本最低、方式最简便、基础最牢固、最符合农村和农民实际、农民最易接受的渠道。
齐景发还希望乡镇企业能实现每年再安排2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目标。他说,今后5到10年是农村劳动力供应的高峰期,乡镇企业必须担负使命,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和工业园区,更多地吸纳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