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火车等交通工具的提速,为人们的交通带来了许多便利,适应了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许多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转变工作作风时,将“提速”概念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提高了办事的速度和效率,受到群众的欢迎。但也不可否认,在“提速”过程中,有些人不切实际,盲目为之,将好端端的“提速”变成了人们深恶痛绝的“提数”。
“提数”的主要表现在于,一是调研不够,好高鹜远,年初制订目标时口口声声称要提高办事速度和效率,一年之内要实现几年才能实现的目标,但具体工作起来还是蜗牛赶路慢慢来,空留下一堆数字。二是赶时髦,我国加入WTO后,工作节奏要与国际接轨,于是有人就开口闭口把“提速”挂在嘴上,唯恐不说“提速”就显得落伍,而怎么样提速,从那里开始提速却是云里雾里,最后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罗列一些不切实际的数据。三是“政绩”需要,个别领导为了捞取个人的政治资本,不惜违反统计法,与上级玩起“猫腻”,只要上司喜欢,一拍脑袋,产值、利润马上可以翻番,“提速”惊人,还说这是工作“提速”后取得的成果。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说到底,“提速”变质成“提数”,还是“官僚主义”思想在作怪。诚然,“提速”与数字确实密不可分,要提高速度,提高办事效率,就离不开统计、测量、计算等数据的积累和分析,继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计划来。但如果把“提速”作为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一件外衣,那么,这样的速度不提也罢。
每年年终又是少数人玩“数字游戏”的“黄金时间”,在此,笔者想提醒一句,各地各部门在忙于全年的统计汇总和工作总结时,一定要依法统计,求实总结,敢于调查,杜绝浮夸,坚决不给数字造假提供滋生的土壤。
(蔡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