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压岁教育”旧话重提

2023年10月15日

□文/尚德荣

现在条件好了,人也大方起来,给孩子的压岁钱“行情”年年看涨。过去10元8块就过得去,如今来一张百元大钞也就是“湿湿碎”,你给我给他也给,一个年过下来,孩子们委实“发”了。但孩子们一下拥有那么多钱,怎样花便也成了“问题”,因为花得不当,压岁钱便“压”出了负效应。

诚然,现代生活今非昔比,压岁钱适当给一些无可厚非,这是父母和亲朋好友的一种爱心和显示。但是,现实生活中,或因溺爱,或缘于攀比,或显示阔绰,往往把爱心与压岁钱简单地等同、量化,这就有悖于给压岁钱的初衷了,极易使洁白无瑕的童心扭曲,养成坐享其成、花销无度的习惯,甚至会导致丧失品德而不能自拔,可见,其负面作用是不能忽视和低估的,父母应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进行“金钱观”的教育。

其实,过年给压岁钱,既要淡化,又要重视,更要对孩子进行“压岁教育”。淡化它,是因为爱心的表示不仅仅在压岁钱上,用金钱表示出来的爱心仅为“低水平”的。重视它,就是要给得适度,并严格要求孩子做到合理地用好这笔钱。作为父母和长辈,要抓住过年给压岁钱的大好机会,对孩子进行“压岁教育”,多给他们讲解人生甘苦,传授处世之道,加强品德教养,增强社会知识,这样,不但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显然比单纯给孩子压岁钱更有意义。

其实,压岁也不必拘泥于“钱”这一种形式,古今不用钱为孩子“压岁”的不乏其例。宋代文豪苏轼给儿子苏迈的并非名贵的钱物,而是一枚普普通通的砚台;老革命家林伯渠也只是反复告诫上小学的儿子要“用三”(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脚踏实地)!

生于英国一个贫困家庭的布拉格,圣诞节得到的礼物是一双父亲穿过的旧皮鞋和父母给他的赠言:“儿啊,真抱歉,家中的经济不允许我为你买一双新鞋……如果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将引以为荣,因为我的儿子是穿着我的破皮鞋努力奋斗成功的。”这样的“压岁言”,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布拉格穿着旧皮鞋在科学的征途上努力攀登,终于在1915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压岁”之事,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是大事。在春节来临之际,父母和亲朋好友,不妨大胆地破除旧习惯,在“压岁”上也来个改革。

家长们可以考虑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根据孩子的特长、爱好,给其“压岁言”、“压岁书”、“压岁花”、“压岁卡”等,这对孩子更有意义。

上篇:没有了
下篇:春节礼品有礼,还要有新意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1/27/31210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