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办事处忠实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该处第一次党代会及经济工作会议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全面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贡献。
物质文明建设显成效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截止12月底,累计投资948万元,新修V型渠126公里,新修田间道路42公里,维修抽水站台8座,新打机井7眼,种树13万株,全面完成了农业综合开发任务。多方筹资30余万元,硬化农村道路3.4公里。农业产业结构坚持以蔬菜、蚕桑、小杂果以及苗木、花卉、莲藕等观光“绿色”农业为龙头,养蚕282张,发展蔬菜8700亩,其中专业日光大棚180亩,果园890亩,黄姜805亩,15个村达到了“一村一品”。特别是投资230多万元,建成了独具陕南特色的400亩荷花园,成为旅游观光的新亮点。
招商引资力度增加,个体私营企业稳步发展。该处紧抓城市东移和撤镇设处的机遇,吸引各种资金、项目。同时继续加强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指导以产品、技术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大了对非公有制企业新上项目的扶持力度,大力吸引外资、技术人才。2002年共引进外地客商各类投资项目12个,总投资达1.6亿元,其中投资1.4亿元,占地1500亩的“陕南植物博览园”已全面开工启动,进展顺利。全处全年实现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59493万元,总产值5104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1913万元。
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顺利完成,城乡建设步伐加大,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博望小区430亩征地收尾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完成,达成了“三通一平”,第一期的四宗土地已公开拍卖;南干二支渠改建工程顺利完成;汉江河堤竹林湾段改造工程全部竣工;搬迁新民寺108国道两边肉品临时批发市场如期完成。以治理城市道路环境“脏、乱、差”为突破口,以辖区城市道路净化为重点,继续、扎实推行“三包两禁止”责任制,达到了辖区路面持续清洁,道路畅通,环境良好。
狠抓治安防范,社会秩序稳定。结合“四五”普法和“社会治安中心户长”建立,开展了法制宣传180余场次,率先在全市开展了治安中心户的建设工作,共建治安中心户工作领导小组24个,治安中心户长350名,调处各类重大民事纠纷20余件。先后对重点企业,中小学危房、村民危房进行了6次全面拉网式检查,及时消除了不安全隐患。加强了防汛责任制的落实,确保了安全渡汛。
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
“三个代表”学教成果得到巩固,党的建设取得新成就。该处党委在胡兴敏书记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把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作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认真组织“回头望”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同时建立健全党委成员党建联系制度,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党员活动日制度的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了党员示范建设,涌现出了党员示范户90户,党员扶贫帮困210户,创建党员示范户基地5个,2002年该处党委被评为“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该处积极开展向模范、英雄学习活动,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风气,积极投入到村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基层组织建设成效好。处党委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和换届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任人唯贤用人原则,以创建“五好支部”为目标,严格实行“两推一选一考”制,2002年8个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支部,一个被汉台区委授予“红旗”党支部称号,一个被汉台区委评为“优秀党支部”。组织发展成绩显著,一年来,全处涌现出了入党积极分子26人,为党的基层组织增添了新的活力。
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廉洁自律进一步落实,确定了“分段负责、归口管理、统一标准、下管一级”的廉政建设原则。从自身班子建设抓起,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2002年共查处纪检信访案件21起,处理违法违纪党员3人。
2002年创建区级文明村2个,区级文明村标兵1个,机关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计划生育保持平稳,三查率达98%,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民政优抚取得新的成绩,共发放救济粮食20300斤,救灾款13500元,107户贫困户村民得到救济,23名无业居民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
七里办事处在党委书记胡兴敏、主任王慧民等领导的带领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如一地发扬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精神。2002年实现了财政收入384.9万元,占年任务的128%,工农业总产值61943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农民人均收入2265元,比上年增长13%。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新的篇章,一条崭新的奋斗之路、小康之路正在他们脚下延伸。 本报记者 石林 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