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厂家和商家应时时牢记“以真诚赢得信誉,用诚信保证效益”的准则。
春节前后,历来是消费高峰。面对这块“大蛋糕”,厂家和商家纷纷捷足先登,广开货源,大造声势,以期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以期实现羊年盈利开门红。
但从传媒上看,假冒伪劣商品时不时在市场闪现。如央视《焦点访谈》曝光的江西某地用硫磺熏,用化工原料浸泡制作鲜嫩竹笋,河北某地用硫磺熏过的玉米皮制作辣椒面销往全国各地。另外西安周边地区已连续端掉了几个加工制作食品和肉食品的非法窝点。这些再次向我们敲响警钟,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刻不容缓。
诚实守信,是厂家和商家必须恪守的职业道德准则。从1996年开展至今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对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弘扬优良社会风气,营造好的经营环境、消费环境,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根本利益,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由于有的厂商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置国家有关法规和广大消费者利益,甚至是生命健康而不顾,大肆造假贩假售假,不但干扰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给消费者在心理上造成了很大伤害。
食品、粮油、肉制品、豆制品和日用品,是假冒伪劣品乘伙打劫的首选区和重灾区。而作为生产制作和营销的厂家商家,更应提高警觉,用行动铸造诚信,让人民群众过一个放心、舒心、欢心的新春佳节。
笔者这里奉劝,首先要守法。从思想上筑起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的防线。其次是把保护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把货真价实、适销对路的商品摆上货架,从源头上堵死假冒伪劣商品的流入口。第三要自觉接受消费者监督。积极主动向人们介绍识假辩伪知识,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权和“12365”打假举报质量投诉电话网络作用。
我们已进入信用经济时代,只要厂家和商家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在全社会营造出诚信的氛围,提高企业和商家的信用度,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