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勤劳拓开就业路

——记下岗女工、安康市“三·八”红旗手纱绵凤

2023年10月16日

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将一个投资3000元的小吃店经营为固定资产达20多万元、年上交税费7000余元的民族特色餐馆,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很难做到的事。但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回族下岗女工却做到了,她就是“清真伊食园”的女主人——纱绵凤。

纱绵凤于1948年出生于紫阳县的一个回民家庭,1981年,她和丈夫被聘任为汉阴县竹藤工艺厂技术员,后竹藤厂转产为纸箱厂,纱绵凤又成了纸箱厂的车间主任兼质检员。1994年,纸箱厂效益下滑,纱绵凤和丈夫只能靠每月几十元工资养家糊口。为了维持一家4口人的生活,她开始了白天上班、晚上在街边摆地摊卖羊肉水饺的“两栖生活”。她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诚信待人,用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供养一对儿女上学。

1997年,纱绵凤和丈夫双双下岗,就连每月的几十元工资也领不回来了。这时候的纱绵凤已经在经营地摊小吃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她认真研究了餐饮业的市场前景,决定发展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餐饮业,通过辛勤的劳动走上发家致富之路。

在政府的帮助下,她贷款3000元租了一间铺面,赊购了800元的肉和油,又欠着工钱打了灶,就这样办起了自己的餐馆。由于纱绵凤善于经营和管理,餐馆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一连请了4名服务员,营业额平均每天达六七百元,当年给国家交纳税收5000多元,还清货款后纯收10000多元,她本人也被评为“先进纳入税个体户”和安康市“三·八”红旗手。还2000年,已经富裕起来的纱绵凤投资盈17万元,将自家旧宅翻建成一座五层余高的楼房,将一、二楼定为营业场所,正式将店名起为“清真伊食园”。今年,她又投资4.8万元购得邻居4间旧房,准备扩建后将清真伊食园办成一个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服务企业。

作为少数民族的一名下岗女工,纱绵凤用勤劳的双手和灵活的经营方式闯开了一条再就业致富的路子,为下岗工人和个体户作出了榜样。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逐渐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时时不忘回报社会。除了每年依法向国家交纳相关税费外,还多次为抗洪救灾、希望工程、城市建设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

1997年,她为修复黄帝陵捐献1000元,为修建陕南第一街——汉阴县北城街捐献2000元,为修建希望小学捐献1500元;1998年,她带头为本县洪涝灾区捐款1000元;去年夏天,宁陕、石泉遭到百年不遇的洪灾,她又带头捐了500元;当她得知县丝织厂部分职工因工资低,生活困难的情况后,热心地捐献了200元;在一次与县妇联干部闲谈中,得知本县南部山区有一名弱智大头残疾儿童需要救助时,她又及时捐献了300元……几年来,她累计捐献捐物近万元,为社会献出了自己一片炽热的爱心。 (熊莉 陈广耀)

上篇:镇安女孩赴美修补心脏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2/20030212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2/12/31711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