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俊兴·
“台上他说,台下说他”,是前些年群众对某些言行不一干部的态度,或是这些缺少以至丧失人格力量的干部最终得到的群众评价。
如果说“台上他说,台下说他”,还有点开小会或多人在公开场合“明说”的意思,那么,随着某些干部权力的增大、职级的升高,特别是对有轻易给下级或百姓“穿小鞋”
“嗜好”的领导,下级干部和普通百姓,就不能或不敢象以前那样以开小会或多人在公开场合议论的方式“说他”,而由“台上他说,台下说他”变成了“明处他说,暗处说他”。
因为一个人、一个干部,不论是好是差还是工作干得如何,总免不了周围人和他所领导的下属、百姓的议论,对人的优点长处对干部所干的好事,群众当然明说或口无遮拦的公开说,也不必要私下悄悄地暗说。而对他人的缺点短处、领导特别是掌握自己命运的顶头上司的没干好或所干的不光彩的事或致命弱点,当然不便不能或不敢公开明说。这样,虽然他慷慨激昂地在明处向下级训话、给百姓作指示,可下级、百姓却在或必然在暗处说他。说实话,对行为不端、缺乏人格力量的干部,群众不可能暗处不说他,不可能心里服气他。这样的领导,如果还“自我感觉良好”,组织上对这样的干部仍盲目下“感觉良好”的结论,必然导致“明处他说”的干部在群众一片“暗处说他”甚至“骂”声中“成长”的恶果。
“明处他说,暗处说他”,是近一个时期来流行于群众中的一种新现象。虽与“台上他说,台下说他”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但目的却是一致的,这就是对某些干部的做法不满,对某些缺乏或丧失人格力量的领导的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