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比赛已全部结束,中国体育代表团以9金11银13铜在金牌榜上名列第三。
应该说,中国代表团此次基本实现了赛前制定的保三争二的目标,所夺取的金牌数量也基本反应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实际状况。当然,同前两届亚冬会中国代表团排名第一相比,这次的结果似乎难以让人接受。其实,此次亚冬会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以金牌论英雄。中国冬季运动项目的发展状况,并不因这次比赛而改变。相反,它能让我们更清醒地看到现实。
首先,对亚洲冬季运动发展状况比较熟悉的人都知道,中国在前两届亚冬会的金牌丰收,有着相当大的“泡沫”成分。前两届比赛,第一届和第二届亚冬会霸主、亚洲冬季运动强国日本都没有派一线队伍参赛。在这样的状况下,亚冬会才变成了中、韩之争。
勿庸讳言,日本在冬季运动上起步早,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比我国更为雄厚,整体实力也明显在中、韩之上。他们在第五届亚冬会上所表现出的实力,才是他们更真实的实力。
其次,多拿一块金牌或少拿一块金牌,并不能改变亚洲冬季运动项目的格局。中国冬季项目的发展状况,也不因中国列金牌总数第二还是第三而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杨扬在盐湖城为中国实现了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但是中国冬季项目的群众基础仍然很差、后备力量仍很薄弱,项目发展非常不均衡、资金投入比较少,教练员的整体水平也普遍不是很高。
第三,一直以来在艰难困苦中跋涉的中国运动员在此次亚冬会上一如既往地展示了他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不管他们是否获得金牌或者奖牌,他们都用自己的表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真正含义,他们都是真正的“英雄”。
让我们记住下面这些“英雄”:为中国男子越野滑雪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吉林新秀张成烨、在高山滑雪这个最有影响的冬季项目上拼得女子小回转第七名的董金芝、独扛中国女冰大旗在亚冬会上丢掉冠军的哈尔滨女冰队、第二次参加国际大赛就夺得铜牌的中国男、女冰壶队……
从竞技的角度说,中国代表团这次的确有不少值得总结的地方。这包括教练员的指挥、运动员心理状况的调整、平常的训练管理水平等等。但是,我们不必因此否定中国冰雪工作者一年多来的努力。归根到底,亚冬会只是一个练兵场,夺金多少并没有太大的意义。风物长宜放眼量,3年后的都灵才是“华山论剑”之地。如果能有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和更为平常的心态,中国选手也许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王镜宇 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