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延川发现匈奴窑洞

2023年10月16日

□文/张瑞生

最近,在陕北延川县土岗乡小程村发现了距今约一千五百年至一千年左右的两孔匈奴人修建的窑洞。

小程村地外距延川县城百余华里的黄河畔上。该村两孔破旧窑洞长年无人居住。因年久失修,窑面泥皮自然脱落后被人发现。一孔窑洞左右两边的口石上雕有两名赳赳匈奴武士(类似汉族的门神),左边武士头戴毡帽,耳朵上佩大耳环,高鼻梁,手持弓箭;右边的武士手持宝剑。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威武雄壮。武士上方石头上刻莲花图案。另一孔窑洞口石上刻有凤求凰的图案,下刻花瓶内长满长青树。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全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会会长靳之林先生多次来该村考察后认定,此窑为匈奴人建造居住。像这类保存完好的匈奴窑洞即使在内蒙古也尚未发现。

靳之林教授说:武士高鼻梁、戴毡帽、佩耳环为古代匈奴人形象。莲花由印度传入中国再到民间,应在唐宋时期。凤求凰是古越吴人七千年前崇拜的图腾。可见当时匈奴人已将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融汇进来。

该村还发现了千米左右的古城墙遗迹。靳之林教授介绍说,该城墙夯土层为八公分厚,修建应在秦至东汉时期。从城内出土的砖瓦陶罐亦为汉代时期用品。据有关史料考证,此地历来为匈奴、党项与汉族争夺之地。另外,距该村约三十华里有一赫连勃勃墓地,每年都有庙会。当地部分村名叫阿占(据说是阿訇占领居住)、古里、五汗、苏亚、苏半、阁连、滩子里等等,这与延川县其他以姓氏命名的塬、沟、山等村名区别较大。从姓氏方面考证,“郝”姓为匈奴人后裔,而土岗乡“郝”姓占了很大部分。据一位老先生讲,他们原先姓“赫”,推行汉字简化时才改为“郝”,听老辈人传下来说,他们是赫连勃勃的后代。

伴随着各类文物的发现,加上该处黄河呈S型的大转弯,酷似阴阳太极图。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引起了国内外游客来此观光。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福特基金会与延川县人民政府已拨出专款,保护挖掘当地的黄河原生态文化。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当心!家庭“特工”骗你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2/20030221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2/21/31742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