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土八路”败给“洋侦察”国药何时不再受排挤

2023年10月16日

朋友的孩子患哮喘,为治病,他经常携子从80公里外赶来西安,在一家大医院开展针对性治疗,经医生查找病源,乃过敏而致。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朋友却发现,治疗用的药品变了,国产货变成了洋货,价格上扬了近8倍,惊诧之余怒问医生,得知,国产的制剂已停止使用,根本原因是无批号,而洋货正是借着这个空档大举进攻国内变态(过敏)反应源制剂市场。“洋侦察”打败了“土八路”。

笔者从一些医院了解到,自从新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出台后,医院自制的没有批号的药品已全部停用了,这其中包括一些在临床上应用效果很好,物美价廉的药品。不料,这一为患者着想,遵循法律法规的举措却令患者不理解。一饱受皮肤病折磨的患者获悉国货断档,要用洋药治疗时感慨地说,过去一个疗程的钱现在买一盒进口药都不够,费用太大了。其实早在新的《办法》出台前,洋药已在盯着国内市场了,各家医院不断有外国公司的所谓医药代表前去洽谈业务,只是那时国药市场犹在,“洋侦察”只能看看而已。现在,以变态(过敏)反应源制剂为例,原先陕西西安两家医院的“阵地”已易手给了洋货。那么,国货败北的原因仅仅是无批号吗?答案是,一些疗效好的自制国药产品之所以退出市场,一是没有市场“头脑”,失去了申请批号的最佳时机,二是缺乏标准化生产。一些疗效较好的医院自制药品长期以来直接给病人用,院方似乎也没有想到要申请批准文号。等到发现非申请不可时,又因程序、资金问题而搁浅。西安一家医院曾想为一自制药品申请批号,一笔费用令院方收回了报告。而国内其它医院受洋货影响,想到了从国外申请批号的办法,也因各种原因作罢。另外,医院自制药品一般都是自己制作,犹如一个小作坊,缺乏标准化。

据了解,被洋货抢了市场的药品不仅仅是一两种,一些药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国产有批号药品也正受到一些洋药的排挤。国药要想在市场中勇立潮头,非得要有一套应对功夫不可。 本报记者 赵阳

上篇:羊年春节西飞职工无人加班
下篇:摆台摆出的冠军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2/20030224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2/24/31747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