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退耕还林工程在我省实施4年来,已累计完成1478.43万亩,共向78.8万个退耕户发放粮食8.1亿公斤,现金补助1.54亿元,种苗补助2.66亿元。以上总任务和钱粮投入均位居全国首位。
我省从1999年在全国率先启动退耕还林试点工作,到2001年顺利结束并取得了重大进展,3年累计完成试点任务686.8万亩,居于全国领先地位。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转入全面实施阶段,当年国家就下达我省退耕还林计划任务810万亩。截至2002年底,已完成任务794.93万亩,占到计划任务的98.14%。
据有关专家估算,我省目前已累计完成的1478.43万亩退耕还林,再经过3至5年经营管理即可郁闭成林,从而为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加3个百分点。同时,在工程区新修基本农田356.95万亩,建淤地坝3835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9万平方公里,从而使重点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鉴于国家对该项工程的钱粮兑现要延续5至8年,按照目前国家已经确认和下达我省退耕还林(草)面积1496.8万亩折算,待国家政策兑现结束后,以上部分钱粮折款总额将高达117.32亿元。据统计,仅1999年完成任务的第一轮政策兑现,就使退耕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50元,随着这项工程的深入开展,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对于我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有资料表明,延安、榆林两市1998年之后虽连续两年遭遇严重旱灾,但农民仍有粮吃,且收入稳步增长,人均纯收入由1356元增加到1444元,粮食作物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下降了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总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使大批农业劳动力从广种薄收的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种植、养殖、加工、劳务输出以及社会化服务行业,也使得设施农业、舍饲养畜、农村商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得到了发展壮大。同时,在退耕还林政策范围内发展起来的经济林,已经成为我省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