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容,35岁,长得瘦小,看上去有点弱不经风。可谁能想到,她那瘦小的身躯肩负着主持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及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工作的重任。目前,她荣获了陕西省“三秦巾帼十杰”荣誉称号。
张金容能与航天结缘,应归功于她从小埋在心中的国防梦。1984年,她如愿以偿考上了国防技术系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1988年怀着对国防航天事业的热爱,来到了当时地处秦岭深处的航天11所。当时的工作、生活环境非常差,一切生活用品都是靠汽车外运。但她心里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一番业绩,助祖国“神箭”腾飞。她被分到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室,从事发动机设计研究工作。工作中她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在导师的指导及自己的努力下,很快就能独当一面。
记得1989年,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取得发射“澳星”合同,时间要求很紧。张金容认真完成每一张设计图纸和每一份技术报告。发动机要进行四次热试车,她就负责连续两次发动机长征可靠性试车的装配验收工作,连续两个月,她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谨慎的工作态度,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紧密协调配合。由于两次试车均在冬季最冷的月份,天寒地冻,一次装配要好几个小时,等完成工作,手脚冻僵麻木了,但圆满完成工作的喜悦,又使她和同志们热血沸腾。在大伙儿的努力下,他们创造了15个月研制一台新发动机的纪录。
1992年,我国开始了让世人瞩目的载人航天工程,张金容参加制定了发动机可靠性试车方案。她知道影响发动机成败因素很多,其中低温问题就是影响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3秒后爆炸,就是低温导致管路系统密封失败。而“神箭”总体系统至今已发射了四艘“神舟”宇宙飞船(长征二号F火箭),对发动机提出更高的要求。张金容主持设计了发动机加温系统,确保发动机在极低环境温度下能正常运行。“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时,酒泉地区环境温度在-27℃,但发射一切正常。
今年,张金容所在的研究室又要确保“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动机的质量。她说:“近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扎扎实实做好工作。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牢记人民重托,不辱历史使命,从零开始,誓夺载人成功。”
目前,张金容参加某型号火箭发动机领域的预先研究工作。这也是国家技术“863”航天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她参加了多项课题研究,现已有两项课题已通过“863”专家组的评审验收,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张金容为了航天科研工作,真有股“拼命三郎”的犟劲。1989年,“神舟一号”发射的前一年,为保证完成科研任务,她为了能拿到第一手试验数据,在连续工作几昼夜后,由于疲劳过度而晕倒在试验现场。同事们送她到医院,可她输完液后,又立即赶回试验场。2000年冬,她爱人重病住院,一天输液8瓶,急需亲人照顾。当时张金容正和同事们赶一项重要工程,她没能去照顾爱人。此时,她也患重感冒,中午休息在医院输液,输完液又赶回单位工作。就连女儿,也经常独自放在家里,或由邻居照看。
十五年来,张金容靠刻苦拼搏的精神,自强不息,从一名普通的发动机设计技术员逐步成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一直到11所青年学术的技术带头人,并担任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室副主任兼副主任设计师,挑起了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工作的重任,发表了不少论文和学术报告,不但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也引起国际上同行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她参加过“神舟飞船”、“资源卫星、东方红卫星等十几次重大卫星发射任务。为此,她也获得航天六院及11所诸多殊荣。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