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人有饭吃,为什么会出现失业?我国经济这些年来持续发展,为什么下岗职工却增多了?这个问题既与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有关,也与我们过去的政策有关。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经济体制的转变有关。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就业”的政策。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主要通过政府计划,实行统包统分。不管企业是否需要,国家每年都强制安排大量人员进入企业,造成企业内部一个人干的活,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干,人浮于事,缺乏效率。现在发展市场经济,企业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减员增效”是一个重要途径,难免出现下岗失业现象。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那些企业,也会使职工大量地离开原来的岗位,寻找新的就业出路。
二是与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关。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然伴随着结构调整。一般来说,第一产业(即农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会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则不断上升,由此就会带来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例如,前些年我们大力发展工业,第一产业的人大量往第二产业走,好多农民被招收成工人;现在,服务业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就会增大,一部分职工也就要从二产分流到三产上去。所不同的是现在的分流不是过去计划经济下的调配,而是由工人自己找新的工作岗位,在新的工作岗位确定之前,这部分工人实际上就处于下岗失业状态。
三是与我国人口多的国情有关。人口众多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也为我国就业安排增加了巨大压力。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未来5—10年,全国每年新增的适龄劳动人口不会低于1000万,加上现有的1400多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以及1.5亿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构成巨大的就业压力。所有这些都增大了下岗职工重新就业的难度。
由此可见,下岗失业现象的存在,既是历史遗留的老问题,更是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靠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当然,如果不改革,下岗失业问题可能一时不会如此突出,但是,它会带来整个经济发展的停滞和倒退,反而造成更加严重的问题。所以,我们说下岗失业是前进中的问题,是通过改革发展可以逐步解决的问题。 ■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