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一位农民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他家有三亩果园,全家人一年到头把心思都用在了果园的管理上,剪枝、除草、施肥、浇水、打药从未间断过。可到了收获时节,苹果不但产量低,而且小,无色泽,虫眼多,一斤卖到两毛钱都没人要,收入和人家相比真是天地之差。后来,他到一村干部那里取经,村干部不耐烦地说:你到乡上找“有关部门”去。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听了村干部的指点后,直奔乡政府。他到乡政府大院找“有关部门”的牌子却怎么也找不到。
这不是偶然有之听听笑笑罢了的事。在不少干部作风浮夸的今天,“有关部门”这一特殊的成语已成为这些干部纸上写的、嘴上说的高频词。平时,不论是从这些干部的讲话中,各种总结汇报材料中还是口头上,都能发现“有关部门”的字眼。“有关部门”这个字眼不是不可以用,有的书面材料和一些呼吁建议性的东西用“有关部门”可无妨,但是,我们的领导和干部,在日常的工作中,却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有关部门”为好。因为把“有关部门”直接点名为某个部门不更好吗?这样,既能击中要害,相互促进,又能使人明白,方便群众。
现在,各级领导干部都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这是时代要求,形势所迫,人民愿望。故此,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级部门,转变作风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坚决杜绝摆架子、打官腔、耍嘴皮的不良习气,少用“有关部门”,多直说直指别再拿“有关部门”糊弄群众。实实在在地说话,实实在在地为民办事。
■段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