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培德 邢魏军
巍巍秦岭,峰峦叠嶂,连绵起伏,它象一道天然屏障,将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分割。就在这南北气候分界线的莽莽群山中,一条连接祖国东西的钢铁大动脉正在紧张的建设着……
世纪之初,随着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沉寂了多少年的山水终于苏醒了。每当早晨那第一抹朝阳将这巍巍群山照亮之际,沿西安南京铁路一线的建设工地上就会显现出一种机声轰鸣、彩旗飞扬的火热场面。一个个隧道、一座座桥梁、一条条路基每天都在改变着自己。隧道变长了,桥梁长高了,路基变宽了。在崇山峻岭之间,一条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长大铁路干线正在渐渐成形。当不久的将来,一列列轰鸣的列车呼啸而过时,我们相信,这里的山将更加妖娆,这里的水将更加迷人!
带着对建设者的一份崇敬之情,迎着初春时节一场纷飞的雪花,我们走进了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头号重点工程的西南铁路的施工现场。当我们亲眼目睹和感受了那些铁军劲旅战天斗地的精神面貌和豪迈气概之后,更是被筑路英雄的劳动创造所感动。
在那高耸的桥梁上施工,宛若“九天揽月”一般;在那深长的隧道里开挖,真似“五洋捉鳖”一样。毛泽东的那首诗里的惊天名句被英雄的铁路工人演绎地淋漓酣畅……
“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西南铁路的建设者正在用自己聪明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把一个优质精品工程镶嵌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之间……
雄厚的实力 辉煌的业绩
在西南铁路的建设工地上,活跃着一支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筑路铁军。在这里,操着不同方言的人们忙忙碌碌,挂着各地车牌的车辆来来往往,繁忙紧张的施工使时空缩小了,大干快上的气氛让山河更美了。当我们走进西安南京铁路线上最长的东秦岭隧道的施工现场时,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的施工队伍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关注的目光。
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一支铁军劲旅,1984年兵改工后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四公司是国家首批一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并具有工程总承包的能力。经营项目主要有铁路、公路、市政、工民建筑、水利水电、地铁、机场、码头、大型桥梁、长大隧道、土石方等工程的施工。近半个世纪以来,这支队伍先后参加了鹰厦、成昆、襄渝、京原、京九、大秦、神朔、宝中、南昆、西康、神延等重要铁路干线的建设,并且在一大批的城市工民建、水利水电等的施工领域里大显身手,在共和国的经济建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此番,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他们又挥师西南铁路的建设工地,力争要在这一重点工程再扬四公司的大旗,再树四公司的形象,把企业雄厚的实力展示在西南铁路的建设工地,把铁军的迷人风采奉献给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实践……
四公司此番挟着一股征战南北,纵横东西的威风,带着一种开发西部、建功立业的追求出现在了秦岭的崇山峻岭中。他们中标后,立即从全国各地抽调精兵强将,汇集精良装备,迅速成立了“西南铁路东秦岭项目部”,于1999年12月23日进场,并于2000年2月1日开工,打响了他们征战西南铁路的第一炮。
号称西南铁路工程重中之重的东秦岭隧道位于陕西省蓝田县与商州市的交界处,全长12268米,设计为双线带平行导坑。平导位于线路右侧,全长12270米,与正洞线间距30米。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负责平导6134米,正洞2640米的施工任务,总投资达2.2亿元人民币,总工期48个月。
英雄的精兵 骁勇的强将
在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的东秦岭项目部里,汇集了一批作风顽强、素质过硬的精兵强将,他们秉承铁道兵时期形成的光荣传统,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奋斗的拼搏精神,拉开了征战西部大开发主战场的帷幕。
采访这支队伍的时候,项目部总工程师马延辉自豪地告诉我们说:“在东秦岭项目部里,无论是原东秦岭指挥长郭文才、还是现任指挥长杨石刚,都是我们这支队伍中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铁十八局集团这支铁军队伍的素质和形象,从他们的英雄事迹里,也折射出了这支铁军劲旅开路先锋的风采和魅力”。
是的,正如马延辉所言,要说这支队伍之所以拥有雄厚的实力和迷人的风采,是因为在这支队伍中不仅兵精,而且将更强。
就拿现任指挥长杨石刚来讲吧!
杨石刚是军人出身的老铁道兵,几十年修路架桥的风雨生涯,磨砺出了他一身是胆的豪爽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他从八十年代初在引滦入津工程中立三等功开始,先后又在太平驿电站和巴基斯坦工程中各立大功一次,在东秦岭隧道工程连续2年各立功一次。1999年3月,刚从巴基斯坦高薪工程撤回公司,几年未回过家的他仅仅在家休息了20多天,便被组织上点将到了东秦岭工地,和战友们一起投入到了征服东秦岭的战斗之中。
在中铁十八局集团,杨石刚是有名的“虎将”,他不仅作风骁勇,而且施工经验丰富,在项目管理上也有过人之处,杨石刚投身铁路建设事业后,从统计员、队长、副经理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的领导岗位,在铁路施工中积累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尤其是隧道施工方面,他先后参加了引滦入津引水工程、大秦铁路、四川太平驿水电站长达9.7公里的引水隧道的施工,值得夸耀的是杨石刚还出国五年在巴基斯坦上斯瓦特引水隧道工程中担负领导和指挥工作,显示出了他极强的现场管理能力。
2001年11月,原东秦岭指挥长郭文才奉调回机关后,杨石刚就接手了东秦岭隧道剩余工程的重担。工程包括平导开挖、正洞开挖、衬砌、铺底及仰拱等。
精良的装备 精心的组织
东秦岭工程一开工,项目部就把各类机械设备的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他们意识到:打什么仗,用什么武器,是确保打胜仗的关键因素。为此,项目部先后配置了电瓶牵引车、梭式矿车、国产150、日产41CN、机渣机等各类精良的机械装备,以保证施工的机械设备配套成龙,形成规模生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东秦岭项目部的机械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使用率也达到了80%以上,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以及安全生产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在施工队伍的管理上,杨石刚和项目部一班人在优化人员配置,有效开发人力资源上下了一番功夫。他们根据项目部人员构成的特点,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在项目部里,许多老同志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但工作经验却很丰富,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掌握了先进的文化知识和理论,然而他们却缺乏实战经验。根据这些情况,杨石刚在调整科室、队的领导班子的时候,在每个科室和队里都刻意安排有老同志和年轻人相互搭配。例如技术部部长白子斌是2000年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刚到工地时,被分配到队里做施工技术员,在老同志的帮助指导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下,他逐步被提升为调度、队长,后经指挥部领导研究决定,调至工程技术部,担任起了技术部部长的职务。这样做,不仅使老同志在工作中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而且也给年轻人以足够的空间去发展,使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在基层的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并迅速成才。
为了确保施工队伍的战斗力能够得到更好地发挥,项目部从工程开工伊始,就十分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加强职工队伍的管理与建设。项目部制定了《职工日常生活管理规定》、《财务管理制度》、《物资采购管理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20多种,而且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优者奖、劣者罚,以此来提高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组织职工进行各类技术培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从设备一流,到队伍一流,东秦岭项目部在杨石刚等一班人的带领下,向着创一流业绩,干一流工程的目标发起了全面的冲刺,莽莽大山之中,这支队伍尽情挥洒着英雄豪气,就是要在西部大开发的千秋伟业上建功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奉献青春。
优质的施工 优异的成绩
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东秦岭项目部为了把西南指“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段创优”的质量目标落到了实处,从开工之日起就本着“建一方工程,树一个精品”的理念,立志要在西南铁路打响中铁十八局集团的牌子,树起中铁十八局集
团的形象。
在施工中,东秦岭项目部取得了“四好、三高、两多、一少“的数十项成绩,在西南铁路全线打出了声威,赢来了一片喝采声…
“四好“即:长大隧道通风设计优化、通风效果最好;精细正规、标准化管理、文明施工最好;软弱围岩、超前支护、科学组织、施工方案最好;长大隧道无亡人事故,安全生产最好。
“三高”即:小断面掘进人工钻爆日进尺25.1米,是全国最高纪录;小断面掘进人工钻爆月进尺406.8米,是全国最高纪录;小断面掘进人工钻爆平均月进尺292.5米,是全国最高纪录。
“两多”即:小断面人工钻爆,24小时实现8个循环,循环次数最多;连续四个月掘进超过400米;持续创高产月最多。
“一少”即: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以人为本,设备投入最少。
以上这些惊人业绩仅仅是在开工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取得的,与此同时,他们还于2001年11月22日晚22点38分,施工21个月,提前7个月将平导先期打到分界线。之后,他们又于2002年5月31日再提前7个月将正洞率先打到分界线。
此外,在“三高”的基础上,他们又于去年在正洞的掘进中,创下了双线带长大隧道全断面人工钻爆日掘进28.5米的全国最高纪录。“三高”又增加了“一高”,真可谓是锦上添花。
截止2002年底,东秦岭项目部共完成平导开挖6129延米,正洞开挖2603延米,正洞铺底2603延米,正洞衬砌2603延米。同时,洞外大临工程已全部完工,并完成污水处理厂二座。出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考虑,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对环保的重点管理。如工地废弃的石碴场,他们运来黄土压上30公分厚,再在上面种植花草和树木。为确保施工现场植被的完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甲方和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广泛好评。
由于东秦岭项目部自工程上场以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按国家ISO9002标准及局集团党委提出的“四高”要求,统一认识,严格管理。工程施工三年来,不但未发生各种等级安全事故,而且质量创优也成果显著。由他们施工的平导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在95%以上,正洞DK103+945~~、DK103+998由于隧道掘进和衬砌质量好,被西合总指列为免检工程。2002年7月份,DK103+876~~~DK102+864段1012m处被评为西南总指优质样板工程(即精品工程)。同时,东秦岭项目部也先后被集团公司评为“安全质量标准工地”和“项目全面管理先进单位”。
严格的管理 合理的安排
杨石刚和他的东秦岭项目部一班人之所以能够在西南铁路全线再现中铁十八局集团的雄厚实力和迷人风采,这还是得益于项目部对各项工作的严格管理以及对各项工作的合理安排。
东秦岭项目部下设四部一室和五个施工队。即工程技术部、计划经营部、物资设备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机械运输队、综合队、喷锚队、掘进一队和掘进二队。
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再加上项目部严格的组织和管理,保证了施工在正确的轨道上向着既定的各项目标稳健的迈进。
为了强化施工的组织和管理,确保工期进度,杨石刚从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方面入手,加大管理力度,把奖罚制度按日执行,当场兑现。在东秦岭隧道平导开挖的后期施工中,杨石刚狠抓工作循环,不使每一个工序脱节,以加快施工进度。精确计算钻眼、打炮,出碴各道工序所需时间,并规定职工提前一分钟完成任务奖10元,耽误一分钟罚10元。这一天下来能奖罚几千元,大大调动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在工程中追求效益最大化方面,东秦岭项目部还严抓了设备管理,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消耗。多年在铁路施工生产一线摸爬滚打的杨石刚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许多工程亏损的原因大都是管理不善、漏洞太多、消耗过大、成本控制不严,施工过程中材料浪费严重,工人窝工现象突出,使本应赢利的工程最后出现亏损,针对这些教训,杨石刚和项目部成员一起狠抓成本控制,严格开展责任成本核算,物资设备部实行货比三家,做到以最低价格采购优质合格的材料、设备。例如,梭矿车的轮子原来4000元一个,经成本核算后现在2000元便可买回;而且他提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物资,如梭矿车上的链条从未整条换过,而是哪块坏换哪块。以前一块35元,现在10—15元便可购回。大大降低了物资成本。
同时,计划经营部根据工程的特点,以定额为依据,结合各队的施工能力,分解概算,把每一单项工程的工、料、机定量,贯彻“超者罚,节者奖”的效益方针,按月核算,及时兑现,不但增加了职工的收入,而且减少了材料浪费,极大鼓舞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使项目部的效益在全公司名列前茅。
在项目部的资金管理上,项目部制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了超拨、乱拨,无故占用公款的现象,尽量减少后勤开支,杜绝非生产性开支。2002年6月,正洞刚刚打通后,由于施工需要,对人员需求量有所减少。项目部先是对人员进行精简,裁掉合同工100多名;后又把大小食堂合并,机关人员和队里干部职工共用一个锅灶。这样,既节约了开支,有利于管理,又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相信和依靠职工是项目部各项管理工作的根本。为此,东秦岭项目部在工作实践中,依靠职工参与项目工程的管理和决策,充分发挥了职工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项目部的生产经营安排、管理办法、重要制度的制定、目标责任书的签定、都事先征求职工意见,再经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讨论通过后公布实施。这些措施不仅调动起了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各项管理工作和安排实施办法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做老牌国企,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东秦岭项目部继承和发扬了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的光荣传统,项目部上下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得以全面提升,从而形成了一种团结向上、热烈激昂的良好氛围。
无私的奉献 迷人的风采
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东秦岭项目部自开工以来,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他们在建一流工程,树精品意识的同时,还不忘培养人、教育人、使用人、建设和造就了一支作风顽强、素质过硬的职工队伍,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做为项目部的最高领导,杨石刚率先垂范,以自己人格的魅力影响了全项目部的参战人员。他几乎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早上不到6点,他已经出现在了工地,他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了解施工的进展情况,步署一天的工作,把施工中繁琐纷杂的事情处理的有条不紊,使紧张繁重的施工做到了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杨石刚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很令他周围的人感动。由于施工生产的需要,杨石刚虽然工作离家很近却很少回去。在施工生产的F6断层大干期间,孩子得了重病,家人三番五次打电话过来催他回去,但他都忍着对孩子的深深歉意把全身心的爱默默投入到施工生产的第一线去。
父亲身患肺结核,长期重病住院,因工作忙,杨石刚一直未能回家看望老人,尽自己的一片孝心,只是抽时间给家里打个电话,直到医院发病危通知书,通知家属把病人带回家时,杨石刚才不得不回去看望一次。但杨石刚放心不下工地,回家来回往返只用了5天的时间,看了看,便把病重的老父托付给兄弟姐妹,又回到了工地上投入到工作中。
杨石刚自己也身体一直不好,患有心肌早勃。有时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从洞内出来浑身出虚汗。在工地上打过好几次吊瓶。有时犯病,有遇上施工紧张时期,他就叫公务员把熬好的药送至工地值班室,带着病痛坚持工作。他这种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心使不少职工受到感动,受到鼓舞。
对自己如此苛刻,而对职工他却倾注了极大的爱心。东秦岭隧道工地地处大山深处,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为此,项目部把“三线”建设列为议事日程,并做了大量工作,例如,投资200余万元修建了两层楼的四合院,为职工修建了澡堂、商店、理发室、医务室等服务设施,还先后建起了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电视室、图书室等活动场所,并且经常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文体娱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在建家建线评比活动中,东秦岭项目部多次受到总公司及局集团的表彰奖励,被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自工程开工以来,东秦岭项目部党工委在局处党委及局指党工委的指导下,紧密围绕施工生产这个中心,大力开展各项时事政治宣传教育,如在施工生产中开展“百日大战,十比十看“;在机关职工中开展“一线职工在我心中”服务活动等,所有这些都较好地稳定了职工情绪,鼓舞了队伍士气,促进了施工生产。在2001年7月,项目部党工委被局集团公司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委”。
项目部还连续两年被公司以上单位评为“四好领导班子”,工地被评为“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被集团公司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2001年被集团公司评为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先进单位”,在“五比五创”活动中还荣获了公司的“安全杯”、“效益杯”、“创新杯”。
在成绩和荣誉的鲜花丛中,杨石刚和他的战友们付出了自己青春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用忠诚的热情在秦岭的山山水水之间为中铁十八局集团及四公司增了光,添了彩,以无私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在西部大开发的这个舞台上展示了中铁十八局集团及四公司的迷人风采!
不久的将来,当呼啸的列车驶过东秦岭隧道时,所经过的时间也许只有短短的一瞬,但这一瞬间的经历却是筑路工人们多少个日日夜夜用心血和汗水凝聚而成。当大西北又多了一条通江达海的钢铁大通道时,西部的经济将再一次插上腾飞的双翅,而这腾飞之梦里,将有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东秦岭项目部全体参战人员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