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晏扬
在对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委员进行报道时,新华社从中“搜索”出数十名“名人之后”向社会公布,这其中有已故中共领导人之后,有民革界国民党元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爱国将领之后,有文艺界的话剧、戏曲、美术等门类的大师的后人,还有其他各界著名人士的后人。有人就此在报上撰文认为,如此宣传“名人之后”实在没有必要。
如此大范围地公布“名人之后”名单,毕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它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也许是正常的。然而在笔者看来,向社会公布“名人之后”不仅非常有必要,而且其意义不可小视。首先,政协委员中有不少“名人之后”不管这是好事还是坏事,终究是一个客观事实,且是普通老百姓以前想了解而又没法准确了解的客观事实。媒体将这些“名人之后”的名单公布于世,恰恰满足了普通老百姓的“知情”需求。换句话说,让老百姓了解哪些“名人之后”做了政协委员,是媒体应的责任,以前媒体在这方面有所忌讳,现在能够将之公布出来,表明我们的言论更加自由了,舆论环境更加宽松了,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是一大进步。
其次,“名人之后”又成为政协委员的消息,确实可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思考,但是笔者认为,不管是何种思考和议论,毕竟是基于准确的“名单”基础之上的思考和议论,而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胡乱猜测、妄加议论了。是让老百姓明明白白地议论好些,还是遮着掩着,让老百姓私下里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好些?想必不用笔者多费口舌。过往的无数事实表明,对于老百姓关心的、想知道的东西,越是掖着藏着,老百姓议论得就越厉害,这些议论就越是偏激,就越是以为这里面有什么“猫腻”。而如果将这公之于众,就等于从一个侧面表明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掖着藏着的,老百姓的议论可能反而少了许多,有议论也不会离题太远。
担心宣传“名人之后”会让老百姓有什么异样的想法,其实没有多大必要。人们可能会对“名人之后”投去更多的关注目光,这其实也不是一件坏事,让这些“名人之后”接受更多的社会舆论监督,让他们在“名人之后”光环的激励之下更好地工作,以不负“先人之名”和人民的重托,岂不是好事一件?
因此笔者认为,不仅全国政协委员中的“名人之后”应当向社会公布,全国人大代表中的“名人之后”也应向社会公布,以后哪位“名人之后”做了省长、市长或担任了其他重要职务,同样应该向社会公布。这不仅是舆论监督的需要,也是尊重和满足老百姓知情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