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招聘应拆除“年龄门槛”

2023年10月15日

□文/永斌

报载,在近日无锡市人才市场举办的秋季就业招聘会上,58家入场设摊的用人单位中,70%以上在招聘启事中取消了年龄限制,一些四、五十岁的求职者被照常录用,找到了自己的相应的工作岗位。

“年龄门槛”是时下一些求职者就业的“瓶颈”,一些用人单位动辄要求“30岁以下”、“35岁以下”,这一方面加剧了就业和再就业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也将一些千里马挡在了门外,使用人单位错失了良才,造成了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一些用人单位希望自己的员工队伍总体上年轻化,这可以理解,年轻人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这固然是不可否认的优点,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年轻人由于社会阅历浅,经验缺乏,缺少磨练,工作中也缺乏稳健、韧性和务实的作风。不同年龄段的人各有优势和劣势,关键是看用在什么岗位上,所以,“适才即用”应是用人单位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应根据不同的岗位来“量体裁衣”,不应简单地“一刀切”。比如,企事业单位招聘技术、科研方面的人才,如果搞个“30岁以下”、“35岁以下”的门槛就不合适。据人才学专家研究,人才容易出成果的最佳年龄在25岁-45岁之间,峰值年龄为37岁;技术人才成熟的最佳年龄在35岁-55岁之间,峰值年龄为45岁。且随着知识难度、精度的增加以及人类寿命的延长,以上两个最佳年龄还有缓慢后移的现象。

那么,用人单位为什么那么“青睐”年轻人?一是青年人身体条件好;二是家庭负担小。年龄越大,婆婆妈妈的事情越多,认为会给单位造成一定负担。其实,这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思维定势,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用人单位在按照劳动用工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缴纳了有关费用后,只管用人所长,后顾之忧自有社会负担。

过分强调“年轻化”,重表面而不重实际,并非明智之举,拆除“门槛”乃大势所趋。

上篇:民众为何喜欢贪官赃物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3/20030314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3/14/31266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