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初,贺彩珍从榆林市榆阳区皮革总厂下岗了。刚下岗的那一个月,她的心情是那样烦燥不安。她丈夫也是本厂下岗工人,家里上有70多岁的母亲,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往后的日子怎么办?与贺彩珍住在一个院子的也大都是厂里的下岗职工,不少下岗职工含着眼泪央求贺彩珍说:“彩珍,你过去那么能干,现在你还是拿个主意,带着我们干点什么吧。”厂领导也多次向贺彩珍做工作,考虑让她利用闲置的工房和几台旧设备重操就业,组织生产,解决一些下岗再就业问题,缓解厂里压力。看着下岗姐妹们的泪水,想着厂领导语重心长的话,贺彩珍想:“不能这样怨天尤人,为了朝夕相处的下岗姐妹,我得站起来,闯出新生活。”三个月之后,经过厂董事会推选,贺彩珍带领30名下岗职工,接下了原皮革六分厂。
当时的六分厂停产日久,只有几间旧工房、价值两万元的几台旧设备和七八十年代生产的4000多双积压皮鞋。为了盘活资金,贺彩珍上宁夏、下延安,到市内县区,走进企业商店,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两个月下来,推销皮鞋8万多元,终于使厂子有了点启动资金,迈出了分厂起死回生的第一步。
她搞皮鞋技术工作多年,深感榆林皮鞋款式陈旧、工艺落后、原材料成本高,得不到消费者认可。于是,她多次到温州、西安等地考察皮鞋市场,还派两名技术人员到温州培训提高。由于成本降低,款式更新、工艺改进,脱胶断底等问题得到解决,产品也因此得到消费者认可,市场份额占到总厂皮鞋的三分之一,产销率达到98%以上,远销延安、银川等区内外城市。两年来,30名下岗职工,平均每月收入都在四五百元以上。
汗水浇出了成功。贺彩珍下岗创业的事迹得到党和人民的肯定。今年,她被选为陕西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她激动地说:“决不能满足眼前的成绩。要对得起30号人的信任,广开创业思路,让厂子办的更好,让她们生活的更好。”
■王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