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鸡出发,沿国道310高速公路向西,到颜家河,眼望渭河北岸,突兀巍峨的大山扑面而立,半山腰有一个成人直不起腰的岩石“水洞”,洞长396米,钻过去,顺沟北上约8公里,就到宝鸡县西山深处被称为“世外桃源”的胡店乡温水村了。
再往北不到3公里,路就瘦成了绳,直系云端,陡峭崎岖的羊肠小道,拦住了车马去路。
温水村被困在十几公里的深山老林里。
1990年9月10日,山里通电了,随后,村民看上了电视,外面神奇又精彩的世界日新月异,山里人一下子感到了自己的贫困与落后。现代文明打破了天老地厚的宁静。
年轻人坐不住了,1998年,村民靳林林在宝鸡买了一辆小型农用三轮车,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的“水洞”口。这个“水洞”最窄和最低处,分别是1.1米和1.4米,高大的黄牛都过不去。没法子,三轮农用车只好被拆成零散部件,一件一件抬过“水洞”。从此,这辆三轮车就在11公里的山沟里,来回打转转,用处十分有限,跑的时候少,卧着不动的日子多,成了样子货。
满山遍野的毛栗子、核桃、苹果、五味子、弥猴桃、木耳、紫胡、天麻、山萸、麦子、玉米、黄豆等山货和土特产拉不出去。外面的化肥、农药、水泥、砖瓦等生产资料和生活日用品运不进来。到现在,村里还不通电话。全村148户人家没有一间砖墙大瓦房。交通和信息的闭塞制约着山里的发展建设。
温水村“九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的男女老少,最盼望的就是拓宽“水洞”让与310国道“一洞之隔”的山路畅通无阻。
图① 三轮车在11公里的湾湾山道来来回回打转转,就是出不了山。
图② 山里娃娃个个企盼着家乡美好的未来,同城里一样现代又文明。 野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