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各地都掀起了送温暖活动热潮,各企业、各部门纷纷筹钱捐物,进社区、入家门,看望慰问困难职工,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职工群众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受到了职工群众的欢迎。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集中在节假日送温暖,虽然收到了雪中送炭的效果,但毕竟时间太短、方式单一,一些困难职工仍然摆脱不了困境,有可能下一年还是帮扶对象。因此,笔者认为送温暖要有“三性”:一是要有持久性,节假日送温暖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平时就下大力气抓好扶贫帮困工作,做到既有长期规划,又有近期措施,实现送温暖日常化、制度化、长期化。二是要有针对性,要打破一沓钱、一袋米、一桶油的一刀切模式,针对困难职工的具体情况,缺信息给信息、缺资金帮资金、缺技术教技术、缺文化送文化,要千方百计帮助困难职工寻找摆脱困境的路子,从根本上解决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三是要有灵活性,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干部,心里要时时刻刻装着职工群众,平时多下去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及时掌握信息,灵活解决问题。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送温暖活动变“节前热火朝天,节后冷冷清清”为四季“暖意融融”,让困难职工真正受惠于送温暖活动。
(杨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