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而我的梦很单纯,那就是当技师!当高级技师!!这是我20年来至今未变的梦。”听到马黎平坦率真诚的话语,给人感觉他是一个性格倔强而又让人敬佩的人。
今年40岁的马黎平,1983年技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中铁宝桥道岔车间维修组,这一干就是20年。20个春夏秋冬,马黎平矢志不移地追求着自己的“梦”,就为这,他把本该他那个年龄段所特有的下棋打牌、朋友聚会、旅游休闲等兴趣爱好放弃了,把花前月下的时间挤出来攻读了上百本专业书籍,积累了20本学习笔记。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个普通的工人,他能进行数控机械的基本加工编程操作,敢于解剖修理进口设备的故障,并用自己的行动在1999年公司首次组织的技师考试中圆了自己的第一个梦,且以最高成绩受到众人的赞誉。
马黎平是学出来的,更是干出来的。20年来,他参与了大、小规模维修工作万余次,熟悉钳工、电焊工、水暖工等多种技术,掌握公司200余种设备的维修技术,为公司重点工程生产任务的完成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近年来,他先后利用工余时间对“21M数控刨改铣床的自动润滑系统”、“钢轨刨床的手动进给系统”、“摇臂钻床的自动进给系统”、“160T压力机的缓冲系统”进行了大胆地技术革新,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提高了工效,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业务上一专多能,技术上独挡一面,为马黎平全面展示自己的价值和作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02年,公司大干上海磁悬浮功能件时他被选派到上海工地负责维修工作,所有的加工设备都是当代一流的数控机械。可以说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就是保证工期、进度和质量。一次,7号数探加工中心的液压控制元件坏了,马黎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非常清楚:7号床子停一天,工地就要少出3根梁,公司将损失18万元,而且还有可能延误工期。面对此情此景,马黎平决心和他的搭档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经过3小时的紧张修理,7号数控床又恢复了正常生产,马黎平和他的搭档们协助机加工人员生产加工轨道梁12根,为公司避免了72万元的经济损失。他的出色表现受到了上海磁浮制梁分指挥部领导及兄弟单位的好评,他和他的搭档也被评为先进个人。
(林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