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农业部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跟踪调查表明,去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的地方就业人数已超过9400万人,比上年增加470万人。外出务工使农民人均增收43.5元,占当年农民增收总量的42%,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这是记者从农业部1日在重庆召开的农村劳动力转业培训试点工作座谈会上获悉的。
据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张红宇介绍,我国现有4.8亿农村劳动力,其中3.2亿多为农业劳动力。从现有情况看,农业生产需要约1.7亿劳动力,大约有1.5亿为富余劳动力。
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方式为“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即通过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90年代后,随着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逐步下降,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农民外出就业平均每年以500万人左右的规模迅速增加,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流。
据座谈会上提供的统计材料,去年外出务工的9400多万名农民中,绝大部分为跨省、跨县流动,且跨省流动呈上升趋势。这些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加上随同外出的2000多万非劳动力,使全国流动农业人口已超过1.2亿,相当于日本全国人口。去年农民外出务工总收入约5278亿元,其中寄、带回家的约3274亿元。
从去年开始,农业部在全国安排了6个县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业培训试点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增强农民外出务工技能。农业部要求各地今年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转业培训,扩大培训规模,突出专业技能培训,更好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