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剑梅
伊拉克战争爆发的第12天,即3月31日,3名英国士兵因拒绝参加被他们称为“导致无辜百姓死亡”的战争而被送回国内。英国皇家联合军事研究所防务专家迈克乐·麦金蒂评论道:他们“实际上是在说:‘我甘愿为国牺牲,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为国效力;但作为回报,我期待我的国家是在指挥我去做正当的事情。”
此前一天,在英国政府和军方支持下,左翼小报《世界新闻报》发出“为我们的英雄,系上黄丝带”的呼吁。翌日,《泰晤士报》却提出尖锐的质问:黄丝带的涵义究竟是什么?英国人内心究竟怎么看待在伊拉克的英国军队?驻扎海湾的4.5万名英军,究竟“是需要我们支持的战斗英雄呢?还是值得我们同情的不幸的牺牲品?”
《泰晤士报》的质问自有根据。首先,按历史传统,英国老百姓一向以悬挂国旗而不是佩戴黄丝带来表达对前线部队的支持。而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却踏破铁鞋难觅挂国旗的人家。
其次,按英国和整个西方世界的习俗,黄丝带也从来都不曾和战争抑或英雄主义发生过任何瓜葛。为被绑架的人质平安归来,人们会系上黄丝带,为罹患血癌的孩子能够康复,亲朋好友和领导会系上黄丝带;为哀掉“9·11”事件中的死难者,成千上万的人也都曾系上黄丝带。可见,黄丝带所象征的,是西方民众对无辜受苦受难的同胞所寄予的真切同情。
《世界新闻报》号召不挂国旗,却号召系上黄丝带,不经意地流露出下意识中存在的矛盾和迷惘。3月30日正逢英国的母亲节。该报这篇题头文章是这样收尾的:“在母亲节这一天,我们祈祷我们的战士平安归来”——这正是黄丝带的真正寓意。
《泰晤士报》指出:“许许多多(英国)人真正想说的是:‘我们支持军队,但我们没必要支持他们为之战斗的政治目标’”。英国百姓“最强烈的愿意,就是军队平安地返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