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文/陶方宣
故城在芜湖,现在是秋天,我又想起它来了。我喜爱芜湖的秋天,如果你大清早在步月桥石栏杆上摸到一手浓重的露水,那还不是秋天;如果你在九华山路上看到一地银杏叶子灿黄如金币,那也不是。在芜湖感受秋天你根本不用出门,就坐在家里用耳朵听,如果你听到巷口传来沙啦沙啦沙啦铁锅炒板栗的声音,那不用说,秋天才算真正来了。
秋天,芜湖满大街都是板栗的香味,这季节你一定要吃炒板栗,而且一定要到中江塔下去吃才有味。这时候,夏天暴涨的江水已平静下来,千帆过尽,现在它呈现的是宽容和坦荡。你还可以到翠明园去,那里有老树、睡莲和被落叶覆盖的台阶,只是花脚蚊子太厉害了,我穿着厚厚的牛仔裤还是被咬得一屁股红包。秋天在芜湖,最好的地方是赭山,山上乌桕叶子红得似火在烧,任再大的雨水也浇不灭。赭山不高,登上山顶舒天阁,滔滔大江就在眼皮底下流淌,你把目光往上抬一抬,就能看到天门山,那是李白写“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地方。天门山适宜远眺,而范罗山最好是近看,山上有许多外国人建造的老洋房子,老得很有味道,在一些布满苔藓的墙壁上你还能找到大把大把蝉蜕。
芜湖老街老巷也蛮不错,弯弯曲曲的像篱笆上干枯的藤蔓。我就在一个小巷深处住了五年,每天喝粥、阅读,晚上谛听大江隐隐的风涛。我喜欢这个旧木楼,喜欢走廊上古旧的木栏杆、头顶上风干的艾草与腌鹅,还有瓦檐上的倦鸟。看老街你最好选择一个雨天,穿上棉布衬衫,带上你那写散文的女友,共同撑一柄油纸伞,这样访旧会更有味道——盐务大人潘赞化与贫女张玉良萍水相逢的青楼早不在了,一地的凤仙花己零落成泥。但张恨水办报的那个老屋还在长街,只是现在租给浙江人批发毛线。城南还有李鸿章为小妾造的带花园的老房子,据说这个小妾会唱梨簧戏爱穿香云纱。作为本家,张爱玲应该知道她,我猜张爱玲爱吃的无为“粘粘转”(一种乡土风味食品)说不定就是她送的,无为与芜湖,只一江之隔一字之差,拿“粘粘转”送人既不俗又有趣味,还花不了几个钱,戏子最喜欢这样吧。
通常,我喜欢在下午两三点钟出门,芜湖城很小,骑自行车逛它最妙。我爱走中山南路,这条长满枫杨树的路像乡村大道,总能在路口遇到傻子年广久,他愁眉不展。接下来就擦着一大一小两镜湖(那是芜湖城一双妩媚的眼睛)上了东郊路,这条路最富人情味,能买到手工布鞋和包春卷的米粉皮子。最后绕到金马门吃一碗泥鳅面,据说小燕子赵薇家从前就住在附近,不过你别认错人,那些来吃泥鳅面的大眼妹可不是赵薇。在芜湖,像赵薇这样两眼放电的美女满大街都是,可没几个像赵薇那么幸运,更多的就像山上的野草闲花,任风吹雨打自生自灭。
现在正是秋天,我在上海,恍惚中仿佛又坐船溯江而上回到了芜湖,夹一册线装书,穿一袭青布长衫——而故城芜湖,它小心地掩藏在江南杨柳岸,像个拈花惹草爱吟宋词的才子,弱不禁风,偏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