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西部经济贸易洽谈会给各路客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6年来他们收获颇丰。今年也不例外,各个代表团“赚”了一个盆满钵溢,心存喜悦,离开了西安。贸洽盛会澎湃的气势和取得的硕果至今还有值得人们回味之处。
之一:质与量双攀升
本届洽谈会显现出投资项目质量高,大项目多,引资方式不断创新的焦点,上亿元的国内联合项目和上千万美元的利用外资项目达150个。共签订国内联合项目合同1040个,总投资额589.98亿元,比上届增长65.1%;国内联合项目协议587个,总投资额634.21亿元。项目投资总额与合同成交额的比例达到82.4:17.6。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111个,总投资额18.13亿美元,其中外资额15.68亿美元,利用外资协议79个,总投资额7.12亿美元,其中外资5.7亿美元。签订高新技术成果交易项目166个,交易额14.63亿元,高新技术成果交易项目协议318个,交易额44.49亿元。
本届洽谈会,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企业参会,其中跨国公司占了46家,外商1200多人,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比上届增加23个,投资额和外资额分别比上届提高了81.9%。和93.6%。
之二:成长渐入佳境
回首1997年首届东西部贸洽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战略决策的背景下举办的。以“东西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主题的“贸洽会”的推出也可谓正当其时。1999年6月,当开发大西部的号角吹响时,第三、四、五届贸洽会适时提出以扩大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东西合作,促进西部大开发这一主题。投资洽谈、商品贸易和系列投资促进活动,推动了境内外、区域间、企业间的相互沟通、平等交流与合作发展。今年的贸洽会在我国加入WTO,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新形势下举行的。本届大会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西部开发”为主题。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投资洽谈、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和商品贸易活动。相应设置了投资洽谈馆、第二届中国西部吸收外商投资洽谈会等6个主要展馆展会。7年来,东西部贸洽会参展省区及企业、人数逐年攀升,已由首届的14个经贸代表团增加到今年28个省区市代表团,参展项目5000个10万多名客商参加。大会不仅为外资的西进和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合作的平台,而且以其宏大的规模、特殊的地位及巨大的经济、社会效应,形成了一个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会展品牌。
之三:非公企业演绎激情
本届洽谈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企业的主体地位也进一步突出。参会参展的国内外各类企业数量增多,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上市公司、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外资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在洽谈会上十分活跃,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企业主动地、敏感地利用洽谈会这一生产要素聚集流动的平台,按照市场导向进行投资引资,积极捕捉商机,本次组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表现了极大的热情,成为本次大会一道引人的“靓丽风景”。
今年参会的非公有制企业,是历届贸洽会中规模最大的,单独组团参会的非公有制企业展团有46家,另有100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随政府代表团参展。各政府代表团中50%左右是非公有制企业,在东部发达省份,比例更高。特别是规模庞大的江苏代表团,非公有制企业竟占到90%。正如江苏省副省长、团长李全林所说,非公有制企业对贸洽会的热情之高,让他们始料不及。从第二届贸洽会首次参展,只占有8个展位,一纸合同未签,到今年1000多家私营企业参展,带来洽谈项目2067个,单个项目资金动辄上亿元。非公有制企业队伍越来越庞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宽,涉及到电子、航空航天、通讯、生物工程、医药工程等高新技术,且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种种迹象表明,非公有制企业以灵敏的嗅觉,体察到谁能尚开胸怀赢得更多作为谁就能抢先发展这一硬道理,在贸洽会上大找商机,而贸洽会这互动的平台也让他们抓住了契机感受到了春天勃发的力量。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