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商南县原副食品加工厂众多职工向媒体反映,该食品加工厂在响应改制过程中,出现了“县体改主任将企业改制成自己的”、“改制的目的是得到原食品厂划拨土地”等等问题,随后记者前往就有关问题展开了调查。
“小病虫”吞掉“老母鸡”
原商南县副食加工厂原有职工55人,拥有资产100多万元,占地2921平方米,主要生产调味、食品。在计划经济年代,这家创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县办小国企曾红红火火。然而,进入九十年代后,却由于各种因素,效益开始下滑。
为了重振国企雄风,1997年4月,加工厂开始酝酿改制成商南县秦州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发起人为企业全体职工,发行股份总额为10万元,实际股东为24户。根据当初改股份合作制时的设想,该公司将在继续生产经营酱油、食醋、糕点、挂面、水果糖的同时,还准备联合发展多种经营,“尽快形成一个多系列品种,拥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厂家。”
但秦州公司刚刚诞生便历经坎坷。第一任董事长在任一年半在工商局没有领取营业执照后,县商贸局又推荐一名董事长,历经半年,也未拿到营业执照,后来商贸局又指定一位临时负责人历任两年,其中在临时负责过程中,由于县上要求转贷,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几方领导在手续不全的情况下,时隔几任仍以第一任董事长的名义出示一份营业执照复印件,同时工商局注明,仅限于转贷使用。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秦州公司倍受行政干预,不但未起到救活企业作用,反而使原先的企业雪上加霜。
2000年8月,传来了商南肥力高公司要求兼并“秦州”的消息,更令职工们吃了一惊。吃惊为何,就在于肥力高公司是县上时任体改委主任李聚斌持有大股份,与二名社会人员合办而成。该公司主要生产一种叫“肥力高”的菌肥。该厂规模很小,且从未在市场打开局面,经营极不理想(就在记者采访李聚斌时,他也承认肥力高当时已亏损6万元)。就是这么一个小病虫,数天内,在20名股东不知协议条款内容,没有召开股东大会,股东没有共同制定章程的情况下,昔日的“秦州”竟变为“陕西肥力高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并得到了李聚斌时任主任的商南县企改办的正式批复。
“婚后”生活很不幸
在商南采访,关于肥力高兼并秦州中谁先“爱”上谁,记者听到了两种不同说法。部分职工们以为这一次“结婚”与改成股份合作制一样,是上级“拉郎配”的结果,而一些职能部门负责人却说是“秦州”当初有人几番上门要“倒插门”。个中是非,无暇辨驳。但回顾这二家“婚后”的际遇却让职工气不打一处来。
据原“秦州”职工反映,肥力高公司兼并后“任人为亲”,不搞企业发展,无视国家法规存在诸多问题,其大要者有:
一、安置职工方面。企业兼并24个月来,仍有23名“股东”未安置,公司从未召开股东大会,小组会议召开多次,执行监事多次要求安置职工等问题都被置之不理,严重违背兼并协议。
二、工资待遇方面。兼并协议规定,将职工原拖欠工资兑现,现在不仅没有兑现,而且越累越多,增加到11万元左右;企业被兼并前,统筹养老基本缴清,而肥力高兼并后无人过问,社保局多次催缴,都被种种理由推脱。到现在仅有个别人缴了此款。
三、滥用职权。李聚斌当时身为商南县体改委主任却参与公司实际经营。后来任命一社会上股东任董事长,但仍遥控指挥,集公司人、财、物于一身,后又让身为教师的其妻任董事长;兼并24个月以来,没有向股东公布过一次帐目,更谈不上什么红利兑现。肥力高兼并秦州后,通过手段将不在无偿划拨范围的土地无偿占有,过在自己名下,在兼并之前便作抵押向县农业银行贷了一大笔款,“用于流动资金,”一年多已花销一空。职工们纷纷质疑,肥力高兼并“未向秦州投入多少钱”,反而将“秦州几乎瓜分一空”。面对此情,秦州公司和职工一直在找商南县及商洛市的有关部门,纷纷要求“取消不合理兼并”,并要求“进行资产界定”。他们的上访引起了商洛市及商南县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要求相关部门查清这一问题,予以妥善处理。
然而没等问题查清,一场矛盾却激化了。今年新年前夕,肥力高公司在没有征求职工、股东意见的情况下,李聚斌叫来亲友将原副食加工厂原厂房拆掉,欲建商场,职工们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抗议,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幸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关注下才控制了局面,但矛盾仍在升温,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吵吵闹闹的声音
在记者的采访中,李聚斌及商南县有关部门表达了不同的声音,认为有的事情不合理但又是无奈之举。
李聚斌认为,肥力高公司是他在北京的哥哥回乡投资的公司,兼并秦州并非自己本意,是在秦州公司员工恳求的基础上走的这一步棋,大有救秦州于水火之意。他也坦承自己的确参与肥力高的经营,而且有股份。对于兼并后的企业发展滞后的现状,李认为自己已想尽了办法,自己还贴过去了不少钱可无能为力。
商南县工商局的同志亦表示,当时原副食品加工厂改制为秦州公司时,的确在没有相关手续的情况下办了营业执照,那是为了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寻求贷款时的无奈之举,是在一位县长写条子的情况下做出的,后来补齐了手续,他们也表示这是一种令人头痛的事。
商南县土地局表示,按照有关政策,肥力高公司的确不能享有国有划拨土地,但原属秦州的国有土地现将使用证办给了肥力高公司,该公司已向银行作了抵押贷了款。而且在兼并时并未及时对这块土地进行评估,而是以1997年评估的结果(24万余元)剥离的,肥力高兼并秦州后,肥力高公司对这块土地的评估价为110余万元。是否有问题,土地局认为还待商榷。
商南县政府办、县国有资源管理局、县商贸局等部门在记者的采访中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肥力高公司的确无奈甚至无辜,也有人认为肥力高兼并秦州是出于对秦州这块政府划拨土地的青睐,还有人认为时任体改办主任的李聚斌不应该将企业改成自己的等等。
原副食品加工厂的员工表示,为了自己的生计及“国有资源的不再流失”,他们一定要讨个说法。
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到底是谁对谁错,希望有关部门能高度重视,给这场风波划个圆满的句号。 ■振宇 金祥 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