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油海深处树丰碑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厂长李逵

2023年10月17日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题记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民族的圣地,曾经造就了无数的英雄,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延安是英雄辈出的地方,许多地县都以英雄的名字来命名。

当历史的车轮推至到今天,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处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延安,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抓住机遇,西部的石油得到迅速的开发,成绩喜人,涌现出的许多劳动楷模、优秀企业家,他们吃大苦、耐大劳,只争朝夕,拼搏奉献,创造了勘探史上的许多奇迹,他们的辉煌业绩值得写照,创业精神传载后世。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厂长李逵便是其中的一员。

他是陕北油田开发建设中的一位楷模,带领全厂职工啃着方便面,住着土窑洞,怀着找油的热情,踏着崎岖的山路,建成了油田第一条输电线路、第一条原油外输管线、第一条集输站、第一……

他是一头不知疲倦、勇于进取的拓荒牛,在陕北最贫困的地区艰苦创业,以大气魄、大理念、大动作的精神气魄,使安塞油田成为长庆油田公司采油成本最低的单位,企业利润达到11.76亿,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经营业绩。

他是员工心目中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一面旗帜,多项技术成果获得表彰奖励,中、省、公司荣誉满载。成为长庆油田一位出色的管理人才。

阳春三月,伴凑着郭兰英“花蓝里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如今的南泥湾,是陕北的好江南”的主旋律,我们来到长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采访李逵厂长。

“好汉坡上”遇好汉

李逵,1962年9月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及天然气地质专业。实习结业后在采油三厂地质工艺大队工作。历任助理地质师、地质师、开发室主任。1991年7月到1993年6月,任大队长、高级地质师;1995年兼任局靖安产建项目组副经理;1996年兼任项目经理,1996年7月任采油三厂常务副厂长;1997年调任长庆局总调度室副主任、主任;1999年3月任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厂长。

他敬业爱岗,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先后荣获“长庆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廉洁奉公的好党员”“HSE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999年被评为长庆局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2000、2001年连续两年获得油田公司的优秀管理者,2001年又获陕西省杰出青年企业家称号,并被全总、中质协、科协、团中央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小组优秀推进者。

时光冉至1999年3月,在鲜花盛开、万木峥嵘的季节,李逵走上了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厂长的岗位。当时安塞油田正处在发展的困难时期,原油成本高,产量低,稳定性差。李逵认为,只有不称职的领导,没有管不好的员工。为了凝聚人心,众志成诚,迅速改变全厂职工的精神面貌。他在全厂上下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民主做法。在工作上,领导与员工同劳动;在利益分配上,干部与员工同对待。实行厂务公开制,让员工明晰厂里的经营困难和制约发展的“瓶颈”。他严格要求自己,割舍了自己的许多个人爱好,生活规律几乎是三点一线式:办公室—油区—宿舍,整日在调研、分析、学习借鉴同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寻找厂里的经营思路。在用人上不分亲疏远近,因岗选人,竞争上岗,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同时他对自己的要求是:话要少讲,事要多做。全厂员工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厂容厂貌焕然一新、经营管理生机盎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激发了全厂职工奋发进取的精神士气。他以一个儒将的风度摇浆撑船,带领全厂职工扬帆起航……。

扬鞭策马勇争先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有政治家的谋略、军事家的胆识、经济学家的头脑。1999年,中国石油股票在美国、香港成功上市,这艘国企最大的航船驶入了市场大潮。为了尽快转变观念,适应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李逵厂长按照油田公司的要求,结合采油一厂的实际,在全厂倡导“科学、求实、创新、高效”的工作作风,并把新的管理思想充分运用到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使安塞油田步入科学管理轨道,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管理水平上升到二级单位前列。

在全厂综合管理上,首推了“互动”管理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员互动。就是通过民主作风、相宜授权、业绩考核、规范决策四个途径实现决策层与管理层的互动;通过机制拉动、企业文化、民主管理、正负激励四个途径实现管理层与操作层的互动。由此最大限度地使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实现同频共振。2002年,油田发展遇到了历史上从未有的困难,在“互动”管理法的指导下,全厂掀起了从年初到年末的全年上产攻坚战,全员互动,全力保障,员工队伍表现出空前的精诚团结和昂扬斗志,原油产量170万吨,一举完成了全年任务。

在生产组织管理上,推动“目标导向吸引法”和“过程控制法”。根据油田具体生产情况,充分考虑季节因素等影响,制定合理的分阶段目标,科学、稳定地将生产导向深入。根据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运行导向曲线进行控制,产量运行以天为单位,以旬度为考核周期,实行三级正负向激励政策的办法,使原油生产组织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有的放矢,形成了以阶段保全面,以局部保全面的主动、稳定、有序的生产秩序,使原油生产由连续四年徘徊不前转变为快捷增长。原油日产量由过去的2000吨发展到2002年的5000多吨。2001年、2002年净增分别为38.3万吨和30万吨,取得了油田开发史上最好成绩。

在经营管理上,推行了“低成本控制法”。主要包含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成本控制、资产分类管理,机制改革四个方面的内容。在全厂建立了逐级负责、纵横交叉的立体成本控制体系,导入了与现代企业接轨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报表生成、信息披露、压力传递、领导决策等方面均体现了现代企业的要求,原油操作成本连续下降,由1998年的394.54万/吨下降到2002年的34.28元/吨,由原长庆油田各采油厂成本最高的单位降为最低。企业利润胜利突破10亿大关,达到11.76亿元,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经营业绩,跻身于效益一类的油田行列,油田投资回报和盈利水平大幅度提高。油田开发水平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连续6个年头稳产,油田开发指标均保持历史最好水平,老井综合递减小于3%,含水上升率小于2%,注水开发油藏全部达到一类标准,2001年安塞油田被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高效开发老油气田。“安塞模式”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保持了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领先地位,目前,“安塞模式”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

树立形象求发展

企业的出路在于改革,而改革的成功必须依靠员工,必须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作保障。为使员工在改革中焕发出劳动热情,积极性不减,厂长李逵从优化组织机制、内外环境入手,着力为员工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凝聚全厂员工团结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士气。

在产能建设上,推行了“助推法”。使产建项目与厂整体工作融为一体,既发挥了集中完成大规模产建的宏观控制作用,体现了厂作为业主的主导地位,又充分发挥了产建项目实体作用,体现了项目组作为项目管理者的独立性,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一作法在公司油田建设工作会上也作为经验进行了交流,广受好评。1999年,创造用了8万吨的投资建成了12万吨产能的优异成绩。随着勘探范围的扩大和商业储量的增加,采油一厂2000年建产任务为19万吨,2001年猛增至51万吨,2002年达到48万吨,占全公司产建任务的三分之一还多,赢来了油田历史上大规模发展。

在安全生产上,推行HSE(安全、健康、环保)管理办法。积极导入国际惯例和先进经验,以科学管理促安全。全厂首次把员工健康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全员建立了健康档案,在环保上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用于油井治理,井站绿化,为再造陕北山川秀美做出了贡献,连续两年获得公司HSE管理“先进单位”光荣称号。2002年,成功通过国家ISO140000环境体系认证,进一步提高了油田环境管理水平,同国际水平接轨。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上,第一采油厂在公司率先构建了“342”打防体系,即组织公安、经警、员工三支力量,构建公安管“面”,派出所管“片”,经警大队管“线”,员工管“点”四位一体的防御网络,实行公安局、作业区对经队、派出所的双重管理,在趋于恶化的外部环境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2001年,股份公司领导视察安塞油田时,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一做法也在长庆油田分公司全范围内迅速推广。

营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打造出了新的企业形象。该厂坚持把大庆精神、延安精神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好汉坡”精神。并将“好汉坡”和“小军井、陈小军站”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着力打造了“塞一井的”形象窗口,全方位地宣传了一厂的新形象,产生了良好的效应。2000年,“好汉坡”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成为长庆油田公司获此殊荣的第一家单位,2001年又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单位;2002年,塞一井被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标兵单位”。

高歌迈进铸辉煌

“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走出低谷,创造出了连续三年增长速度第一、成本下降第一、油田开发水平第一等诸多第一,在群众心目中重新树立一个团结、务实、高效、创新的领导集体形象。这期间浸透着李逵厂长率先垂范、勇于牺牲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采访结束时,李逵厂长告诉我们,为了实现2005年年产230万吨的宏伟规划,目前厂里提出了“大转变、大机遇、大文化、大发展”的企业目标和“打造真正的第一采油厂”的企业理念,争取把安塞油田建成闻名全国的“三低”油田典范,效益显著、管理先进的新型现代化企业。同时将打造出现代石油工人的形象(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保持艰苦朴素作风的石油工人)。让员工要有一个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工作本领,自觉适应厂区自动化石油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的现代生产管理模式,提高竞争能力,以便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树起中国石油开发史上的一座丰碑。

当我们走出第一采油厂,听到了安塞腰鼓的激进声,这是千年庆典时的鼓声;看到了该厂的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斗志,踏着西部开发的鼓点,在开发建设的浪潮中,再展宏图。我们坚信,第一采油厂的未来一定会象圣地延安的光辉历史一样光彩照人,启迪激励着后人不断拼搏,铸造出新的辉煌…… (贾永峰 李维新)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一气风云吐纳间 演绎人生真性情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4/20030431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5/01/32615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